中国历史的地理枢纽——中国地缘政治格局成因和影响的历史分析

被引:10
作者
陈彦光
机构
[1]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地理科学研究中心
关键词
国家安全; 地理枢纽; 心脏地带; 观念地图; 地缘政治学; 中国;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K207 [研究、考订、评论];
学科分类号
060202 ;
摘要
借助西方的地缘政治学思想,结合中国的历史演化过程,提出较大时空尺度范围内的国内地缘政治学概念.发展这类理论和分析方法,对国家安全格局的构建具有现实意义.中原地区是中国历史的地理枢纽和心脏地带所在,是中国力量的自然场所.以河南洛阳、安阳和山西霍州为三角形作外接圆,可以勾画出古人认知的中国政治地理的枢纽地区;以北京-西安-南京为三角形作内切圆,可以勾画出本文定义的中国政治地理的心脏地区.历史的经验表明:谁能控制枢纽地区,谁就能控制心脏地带;谁能控制心脏地带,谁就能控制大中原;谁能控制大中原,谁就能控制全中国.中国古代的历史发展过程逐渐在文化上抽象为一种观念地图,这种观念地图通过民族心理暗示作用,对中国历史的发展具有深刻的影响.
引用
收藏
页码:85 / 95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 [J].
竺可桢 .
中国科学, 1973, (02) :168-189
[2]  
我国国都变迁的规律性.[J].胡兆量;.国土开发与整治.1994, 03
[3]  
大明王朝的七张面孔.[M].张宏杰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4]  
正说明朝十六帝.[M].陈时龙;许文继著;.中华书局.2005,
[5]  
地缘政治学:过去、现在和未来.[M].(英)杰弗里·帕克(GeoffreyParker)著;刘从德译;.新华出版社.2003,
[6]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和唐宋江南经济研究.[M].郑学檬著;.岳麓书社.2003,
[7]  
开放后的中国.[M].胡兆量等著;.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6,
[8]  
历史的地理枢纽.[M].[英]麦金德(Mackinder;H·J·) 著;林尔蔚;陈江 译.商务印书馆.1985,
[9]  
战争论.[M].[德]克劳塞维茨 著;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 译.解放军出版社.1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