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后现代主义的深层解读

被引:14
作者
陈慧平
机构
[1] 厦门大学哲学系!福建厦门
关键词
后现代主义; 人性; 情绪; 参照系统; “宇宙文明”;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B089 [其他哲学流派];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因为后现代主义与当今时代性的、人类性的问题紧密相联 ,所以关于后现代主义的话题虽然不再时髦 ,但仍然挥之不去 ;关于后现代主义的阐释虽然汗牛充栋 ,但仍要深入研究。从语义上考察 ,“后现代”不是一个阶段性概念 ;从本质上剖析 ,后现代主义是人类反叛性情绪的符号化 ,后现代主义的产生是必然的 ,但是后现代主义理论不具备变革社会现实的力量。超越后现代主义或者说使后现代主义走出思想与现实困境的方法不是在理论上就事论事、厚此薄彼 ,而是在实践中开拓进取、另辟蹊径
引用
收藏
页码:33 / 39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 [1] 科学和哲学中的后现代性
    曹天予
    曹南燕
    范岱年
    [J]. 哲学研究, 2000, (02) : 11 - 19+77
  • [2] 尼采与后现代性..[美 ]S—A—艾里克逊;.今日哲学.1990,
  • [3] 后现代景观中的国家..徐迅;.自由与社群.1997, 01
  • [4] 多元的宇宙.[M].(美)威廉·詹姆士(WilliamJames)著;吴棠译;.商务印书馆.1999,
  • [5] 萧条经济学的回归.[M].(美)保罗·克鲁格曼(PaulKrugman)著;朱文晖;王玉清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 [6] 后现代主义与社会科学.[M].(美)波林·罗斯诺(PaulineMarieRosenau)著;张国清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8,
  • [7] 后现代精神.[M].(美)大卫·雷·格里芬(D.R.Griffin)编;王成兵译;.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
  • [8] 梦想的诗学.[M].(法)加斯东·巴什拉(G.Bacgelard)著;刘自强译;.三联书店.1996,
  • [9] 尼采文集.[M].王岳川 编.青海人民出版社.1995,
  • [10] 后现代科学.[M].(美)大卫·雷·格里芬(D.R.Griffin)编;马季方译;.中央编译出版社.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