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机械化驱动了种植结构“趋粮化”吗

被引:28
作者
朱满德 [1 ]
张梦瑶 [1 ]
刘超 [2 ]
机构
[1] 贵州大学经济学院
[2] 贵州师范学院商学院
关键词
种植结构调整; 趋粮化; 农业机械化; 粮食生产;
D O I
10.13856/j.cn11-1097/s.2021.02.004
中图分类号
F326.1 [种植业]; F323.3 [农业技术改造、农业技术经济];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1203 ; 0202 ; 120204 ;
摘要
推进全程化机械作业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业效率的基本路径,也是近年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及其"趋粮化"的重要诱因。本文基于1978—2018年省级面板数据和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综合机械化率、不同环节农机作业率对中国农业种植结构的现实影响。结果表明: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可显著提高粮食种植比例并推动种植结构的"趋粮化"发展;劳动消耗更多、专用程度更强的播种和收获环节机械化作业水平提升对于"趋粮化"的促进作用尤为显著,而机耕环节影响并不突出。为稳定粮食生产,需进一步加强农业机械化关键技术和瓶颈环节的联合攻关,对专用性较强的农机装备购置和环境友好型生产农机服务给予适度补贴,深入推进主粮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作业;同时需完善全程机械化作业所需配套建设,加强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和高标准农田建设,推动丘陵山区农地宜机化改造。
引用
收藏
页码:27 / 34+44 +44
页数:9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