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索
学术期刊
新闻热点
数据分析
智能评审
立即登录
云南松居群内雄球花多态性
被引:10
作者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虞泓
郑树松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云南大学进化生态学研究实验室
郑树松
黄瑞复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云南大学进化生态学研究实验室
黄瑞复
机构
:
[1]
云南大学进化生态学研究实验室
[2]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系统与进化植物学开放研究实验室
来源
:
生物多样性
|
1998年
/ 04期
关键词
:
云南松,居群,雄球花,多态性,多型性;
D O I
:
暂无
中图分类号
:
S718,S791.257 [];
学科分类号
:
摘要
:
本文观察和统计了滇中地区云南松居群内雄球花多态性。分别统计了当年生新梢上雄球花出现百分率、每个新梢下部聚生的雄球花数、雄球花的色彩、长度和直径。试图揭示云南松居群间和居群内雄球花的变异式样及其分布频率,探讨其变异形成的原因、保持机制和适应意义。研究表明,云南松居群内雄球花多态性显著,居群间多型性也较明显。云南松居群内雄球花多态性是国产松属中最丰富的,也是松属植物中所少见的。雄球花出现百分率、新梢下部聚生的雄球花数、雄球花的大小和色彩等性状,均受多基因控制,呈现连续性变异;云南松居群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和杂合度是其雄球花多态性和多型性丰富的遗传基础。杂合有利性是造成云南松多态性,特别是平衡多态性的重要原因,同时也使多态性得以保持。云南松林木分布生态环境条件的异质性本身也能导致平衡多态现象。云南松雄球花的变异性与生态环境和林木的年龄相关联,更与居群和林木的遗传结构密切相关。在云南松林木育种和造林过程中,应重视杂种优势和杂合有利性的利用。
引用
收藏
页码:27 / 31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云南松的种群遗传与进化
[J].
黄瑞复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云南大学生物系
黄瑞复
.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3,
(01)
:50
-63
[2]
中国植物志[M]. 科学出版社 , 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 编, 1978
[3]
云南植被[M]. 科学出版社 , 《云南植被》编写组, 1987
[4]
用同工酶研究马尾松群体的遗传结构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葛颂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王明庥
;
陈岳武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南京林业大学
陈岳武
.
林业科学,
1988,
(04)
:399
-409
←
1
→
共 4 条
[1]
云南松的种群遗传与进化
[J].
黄瑞复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云南大学生物系
黄瑞复
.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3,
(01)
:50
-63
[2]
中国植物志[M]. 科学出版社 , 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 编, 1978
[3]
云南植被[M]. 科学出版社 , 《云南植被》编写组, 1987
[4]
用同工酶研究马尾松群体的遗传结构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葛颂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王明庥
;
陈岳武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南京林业大学
陈岳武
.
林业科学,
1988,
(04)
:399
-409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