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辐射致肠粘膜屏障损伤模型的建立

被引:9
作者
董光龙
刘晓玲
王为忠
机构
[1] 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胃肠外科
[2] 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实验外科
关键词
腹部辐射; 肠粘膜屏障损伤; 模型;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14 [放射卫生];
学科分类号
100402 ;
摘要
目的 根据临床上辐射性肠粘膜屏障损伤防治研究的需要 ,探讨建立稳定及符合辐射性肠粘膜屏障损伤研究动物模型的方法。 方法 SD大鼠 ,分别用 8.5Gy或 9.5Gy60 Co腹部辐射 ,光镜、电镜、细菌培养及图象分析进行肠粘膜屏障损伤的评估。 结果 应用 9.5Gy所致的辐射性肠粘膜屏障损害大鼠其肠粘膜形态学、病理学改变 ,死亡率 (33% ) ,及作为肠粘膜屏障损伤的指标之一的肠系膜淋巴结的细菌易位率均稳定 ,与临床病人的病情接近。 结论 本模型适合辐射性肠粘膜屏障损伤 (如放射性肠炎 )治疗 (如TPN等 )研究的需要。
引用
收藏
页码:10 / 12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2 条
[1]   含谷氨酰胺二肽全肠外营养对急性放射性小肠炎的营养作用 [J].
马建明,吴肇汉,左焕琛,赵元珍,黄德骧 .
普外临床, 1994, (04) :244-248
[2]   小鼠肠腺剂量存活曲线的一种测定方法——单位面积肠腺计数 [J].
周元恺 ;
沈世仁 .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1979, (02) :7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