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细菌移位的研究现状

被引:18
作者
肖菲
康焰
机构
[1]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ICU
关键词
肠道细菌移位; 内毒素移位;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574 [肠疾病];
学科分类号
1002 ; 100201 ;
摘要
目的探讨肠道细菌移位研究的进展。方法复习2000年至2005年6月关于肠道通透性的改变、肠道菌群失调和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的文献。结果随着对SIRS和MODS的深入研究,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肠道不仅是MODS的靶器官,更是始动器官。只有保证了肠道黏膜屏障的完整性,才能有效的预防肠道细菌移位。去除原发病,保证肠道的血供和氧供是最基本的治疗方法。早期启动肠道、建立肠内营养以及选择性的肠道去污染也是有效的治疗手段。结论随着对肠道细菌移位认识的深入,我们的治疗手段不断丰富,可以更有效预防肠道细菌移位的发生,并阻止向SIRS和MODS进一步发展。
引用
收藏
页码:240 / 243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与肠屏障的损害(文献综述) [J].
常建星 .
国外医学外科学分册., 2004, (03) :158-160
[2]   肠道菌群与疾病 [J].
尹军霞 ;
林德荣 .
生物学通报, 2004, (03) :26-28
[3]   肠道粘膜屏障的损伤与保护 [J].
石刚 .
肠外与肠内营养, 2004, (01) :61-63
[4]   胃肠道细菌移位、胃液菌群变化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J].
赵光侠 .
小儿急救医学, 2003, (03) :184-185
[5]   微生态失衡与内源性感染 [J].
郑跃杰 ;
段恕诚 .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2003, (05) :302-304
[6]   创伤和失血性休克后肠道屏障功能不全及其与MODS发生的关系 [J].
张良成 .
国外医学麻醉学与复苏分册., 2001, (04) :237-240
[7]   肠道菌群失调、内毒素与小儿胃肠功能障碍 [J].
董永绥 .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2001, (01) :5-6
[8]   肠道屏障功能损害与SIRS/MODS的发生及其防治 [J].
李志军 ;
汤日波 ;
张万祥 .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2000, (12) :766-768
[9]  
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 a new direction?[J] . MR Kell,BD Barry,HP Redmond.Irish Journal of Medical Science . 2003 (1)
[10]  
Bacterial[correction of baterial] translocation in humans. Lichtman SM. Journal of Pediatric Gastroenterology and Nutrition . 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