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幼苗形态学特征探讨红豆杉科各属间的系统演化

被引:13
作者
叶能干
廖海民
李淑久
机构
[1] 贵州农学院,贵州农学院,贵州农学院贵阳,贵阳,贵阳
关键词
幼苗; 形态和解剖特征; 红豆杉科; 系统演化;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41 [植物演化与植物发展];
学科分类号
071001 ;
摘要
本文根据幼苗的形态学特征,尤其是子叶的结构、说明在红豆杉科中最原始的属是榧树属,其幼苗为留土萌发,植株粗壮;子叶肥厚,有吸收功能,叶肉不分化,其细胞中充满淀粉粒;维管束在子叶的上部或顶部为单束2条,下部合并成双束1条。其次是穗花杉属,幼苗为出土萌发,植株粗壮,下胚轴的下部肥厚;子叶稍肉质,叶肉不分化,质体淡绿,有一定的光合功能,但主要是积累淀粉,维管束双束1条,在子叶的顶端趋于分裂。最进化的是红豆杉属和白豆杉属,可能还有澳洲红豆杉属,其幼苗为出土萌发,植株纤细;子叶薄,叶状,叶肉分化成栅栏和海绵组织,维管束单束1条。本科中族的划分和属的系统排列,从原始到进化,应该是:族1.榧树族(1.榧树属);族2.穗花杉族(2.穗花杉属);族3.红豆杉族(3.澳洲红豆杉属,4.红豆杉属,5.白豆杉属)。
引用
收藏
页码:142 / 151+232 +232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穗花杉染色体的研究 [J].
管启良 ;
俞仲辂 ;
冯有林 .
云南植物研究, 1993, (04) :385-391
[2]   穗花杉传粉和受精作用的研究 [J].
陈祖铿 ;
王伏雄 .
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 1985, (03) :239-245+341
[4]  
白豆杉的胚胎发育及其系统位置的商榷[J]. 陈祖铿,王伏雄.Journal of Systematics and Evolution. 1978 (02)
[5]  
松柏类植物叶子的比较解剖观察[J]. 姚璧君,胡玉熹.Journal of Systematics and Evolution. 1982 (03)
[6]  
从胚胎发育看穗花杉属的系统位置[J]. 陈祖铿,王伏雄.Journal of Systematics and Evolution. 1984 (04)
[7]  
穗花杉属花粉外壁的超微结构及其分类意义[J]. 席以珍.Journal of Systematics and Evolution. 1986 (06)
[8]  
香榧有性生殖周期的研究[J]. 汤仲埙,陈祖铿,王伏雄.Journal of Systematics and Evolution. 1986 (06)
[9]  
裸子植物的幼苗类型及其进化关系[J]. 叶能干,芍光前,廖海民,张著林.Journal of Systematics and Evolution. 1993 (06)
[10]  
中国主要树木幼苗形态[M]. 科学出版社 , 张若蕙等著, 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