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测评中的努力度效应

被引:7
作者
陈楠
邹义壮
谭淑平
崔界峰
范宏振
姚晶
机构
[1] 北京回龙观医院精神医学研究中心
关键词
认知功能评估; 精神努力度; 精神分裂症; 心理测量学研究;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749.3 [精神分裂症];
学科分类号
100205 ;
摘要
目的:采用词汇记忆测验(WMT)来探讨精神努力度在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测评过程中的效应。方法:入组110例确诊为精神分裂症的患者及110例年龄、性别、受教育年限相匹配的正常对照,施测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成套测验共识版(MCCB),并以词汇记忆测验(WMT)作为测验过程中被试精神努力度的评估指标。根据WMT的通过标准,将被试分为"患者-正常努力"(Sch-NE),"患者-努力不足"(Sch-IE),"对照-正常努力"(Con-NE)和"对照-努力不足"(Con-IE)4组。此外,患者组还完成了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瑞文标准推理测验(SPM)及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结果:患者组未通过WMT的人数高于对照组(37%vs.8%,P<0.001);患者组WMT各项指标得分均低于对照组[如,即时再认得分(91.0±11.7)vs.(96.8±4.3),P<0.001]。在控制努力度的情况下,患者组MCCB的各项得分(言语流畅分测验除外)均低于对照组[如,MCCB总分(37.8±10.4)vs.(50.9±8.8),P<0.001]。努力度效应显著(迷宫分测验除外),但其效应(Eta2介于1.7%10.8%)低于组别效应(Eta2介于6.2%24.7%)。Sch-NE组的MCCB和WCST得分(连线和迷宫分测验除外)均高于Sch-IE组[如,MCCB总分(40.4±9.8)vs.(32.6±9.6),P<0.001]。WMT各项指标得分与MCCB和WCST得分呈正相关(r=0.19~0.45,P<0.05),与PANSS中的阴性量表分、一般精神病理分和反应缺乏因子分呈负相关(r=-0.20-0.32,P<0.05)。结论: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认知功能评定的过程中应考虑努力度效应。对努力度的控制可能会影响对分裂症患者认知损害的评估、治疗及相关研究的准确性。
引用
收藏
页码:850 / 857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记忆伪装测验(TOMM)的运用研究 [J].
张钦廷 ;
蔡伟雄 .
上海精神医学, 2006, (S1) :444-446
[2]   认知伪装甄别测验的编制和信效度分析 [J].
程灶火 ;
袁国桢 ;
姚建军 ;
张霞 ;
蒋小娟 ;
周晓琴 ;
李莉 .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06, (06) :556-559
[3]   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常用指标的稳定性分析 [J].
谭云龙 ;
邹义壮 ;
屈英 ;
郭蓄芳 .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2, (12) :831-833
[4]   阳性和阴性综合征量表(PANSS)及其应用 [J].
何燕玲 ;
张明园 .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1997, (06) :35-37
[5]   瑞文标准推理测验在我国的修订 [J].
张厚粲 ;
王晓平 .
心理学报, 1989, (02) :113-121
[6]   记忆的年龄差异研究 [J].
龚耀先 ;
江达威 ;
邓君林 ;
戴郑生 ;
周迁璋 ;
华秀馨 ;
李荫 ;
谢光荣 .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1984, (05) :260-262
[7]   Performance Validity and Symptom Validity in Neuropsychological Assessment [J].
Larrabee, Glenn J. .
JOURNAL OF THE INTERNATIONAL NEUROPSYCHOLOGICAL SOCIETY, 2012, 18 (04) :625-631
[8]   Symptom Validity Test Failure Indicates Invalidity of Neuropsychological Tests [J].
Fox, David D. .
CLINICAL NEUROPSYCHOLOGIST, 2011, 25 (03) :488-495
[9]  
Effort and cognition in schizophrenia patients[J] . Marielle Gorissen,Juan Carlos Sanz,Ben Schmand. Schizophrenia Research . 2005 (2)
[10]  
Symptom validity assessment: Practice issues and medical necessity[J] . Archives of Clinical Neuropsychology . 2005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