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因脉证治构建气虚血瘀证动物模型的思路探析

被引:7
作者
扈新刚 [1 ]
张允岭 [2 ]
郑宏 [2 ]
张锦 [2 ]
黄启福 [3 ]
机构
[1] 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2]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
[3] 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
关键词
因脉证治; 构建; 气虚血瘀证; 动物模型; 理论研究;
D O I
10.16294/j.cnki.1007-659x.2010.02.034
中图分类号
R-332 [医用实验动物学];
学科分类号
1001 ;
摘要
证候模型的科学建立是中医药研究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总结以往气虚血瘀证动物模型制作方法的特点和不足,提出"因、脉、证、治"的建模设想并加以阐释,以期为气虚血瘀证动物模型研究提供思路。
引用
收藏
页码:114 / 116+119 +119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气虚血瘀大鼠模型糖、脂代谢及氧化应激反应研究 [J].
扈新刚 ;
张允岭 ;
郑宏 ;
张锦 ;
闫妍 ;
黄启福 .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9, 32 (04) :249-251
[2]   气虚血瘀证大鼠表征观察与分析 [J].
扈新刚 ;
张允岭 ;
柳洪胜 ;
娄金丽 ;
郑宏 ;
闫妍 ;
黄启福 .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6, (12) :807-810
[3]   气虚血瘀证动物模型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J].
娄金丽 ;
张允岭 ;
郑宏 ;
扈新刚 ;
张锦 ;
闫妍 ;
薛利钢 ;
黄启福 .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6, (02) :87-90
[4]   气虚血瘀证动物模型的研究述评 [J].
罗尧岳 .
湖南中医学院学报, 2004, (05) :57-58
[5]   胃舒胶囊治疗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气虚血瘀证临床与实验研究 [J].
沈洪 ;
单兆伟 ;
陆为民 ;
吴静 ;
朱云华 ;
朱长乐 ;
李春婷 ;
周晓虹 ;
汪红 ;
叶柏 ;
周晓波 ;
王天龙 ;
陈静 ;
吴尧中 ;
鲁思文 ;
张健宁 .
中医杂志, 2001, (09) :539-542
[6]   通脉口服液对大鼠慢性肾炎“气虚血瘀证”模型的组织形态学影响 [J].
杨霓芝 ;
包昆 ;
王立新 ;
王桦 ;
雷娓娓 .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01, (03) :31-33
[7]   补阳还五汤对气虚血瘀证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J].
张红宇 ;
高菊珍 ;
张晓华 .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 2000, (03) :10-11
[8]   兔气虚血瘀型心力衰竭模型的建立 [J].
曹雪滨 ;
李培建 ;
黄河玲 ;
何建成 ;
胡元会 .
实验动物科学与管理, 1999, (03) :10-13
[9]   缺血性中风气虚血瘀证动物模型的初步研究 [J].
王键 ;
胡建鹏 .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1999, (02) :47-50
[10]   气虚血瘀大鼠慢性伤口模型的研究——阿霉素对大鼠伤口的影响 [J].
李萍 ;
杨丽彩 ;
徐宝婴 ;
盛巡 ;
黄启福 .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1998, (06) :5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