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岩石力学(VIII)——论岩石破裂的热红外前兆

被引:55
作者
刘善军
吴立新
王川婴
葛大庆
吴育华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2]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区)S与沉陷工程研究所
[3]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区)S与沉陷工程研究所 武汉
[4]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区)S与沉陷工程研究所北京
[5] 河北理工学院资源系唐山
[6] 武汉
[7] 北京
基金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
关键词
遥感-岩石力学; 岩石破裂; 热红外前兆; 微破裂; 遥感监测; 机理;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P79 [遥感技术的应用]; TU452 [岩体力学性质及应力理论分析];
学科分类号
081102 ; 0816 ; 081602 ; 083002 ; 1404 ; 0801 ; 080104 ; 0815 ;
摘要
岩石破裂存在多种前兆,它是岩石力学和岩石工程中的一项重要研究内容。在总结多年遥感-岩石力学基础实验研究的基础上,对岩石破裂的热红外前兆进行了系统总结与分析,包括:前兆表现形式及其类型、前兆的时间及空间特征、前兆的机理等。研究表明:(1) 岩石破裂的热红外前兆有平均红外幅射温度-时间曲线异常和热像异常2种形式,分别反映前兆的时空特征;(2) 热像异常分为高温条带和低温条带两种类型,平均红外幅射温度-时间曲线异常分为降温、升温加速和降温转升3种类型;(3) 前兆出现在岩石载荷峰前s = (0.77~0.87)sp 的应力区间内,与微破裂带的形成密切相关;(4) 高围压和压性强的剪性破裂出现前兆的几率要大于低围压和压性弱的剪性破裂,而随着破裂向纯剪过渡,前兆出现的几率降低,且前兆发生的时间越接近岩石破裂时刻;(5) 岩石破裂热红外前兆机理是岩石热弹和摩擦热效应的综合。
引用
收藏
页码:1621 / 1627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遥感-岩石力学(Ⅵ)——岩石摩擦滑移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J].
刘善军 ;
吴立新 ;
王金庄 ;
吴育华 ;
李永强 .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4, (08) :1247-1251
[2]   遥感-岩石力学(Ⅴ)——岩石粘滑过程中红外辐射的影响因素分析 [J].
刘善军 ;
吴立新 ;
吴育华 ;
李永强 .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4, (05) :730-735
[3]   遥感-岩石力学(IV)——岩石压剪破裂的热红外辐射规律及其地震前兆意义 [J].
吴立新 ;
刘善军 ;
吴育华 ;
李永强 .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4, (04) :539-544
[4]   遥感-岩石力学(III)——交汇断层粘滑的热红外辐射与声发射规律及其构造地震前兆意义 [J].
吴立新 ;
刘善军 ;
许向红 ;
吴育华 ;
李永强 .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4, (03) :401-407
[5]   遥感-岩石力学(II)——断层双剪粘滑的热红外辐射规律及其构造地震前兆意义 [J].
吴立新 ;
刘善军 ;
吴育华 ;
李永强 .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4, (02) :192-198
[6]   遥感-岩石力学(I)——非连续组合断层破裂的热红外辐射规律及其构造地震前兆意义 [J].
吴立新 ;
刘善军 ;
吴育华 ;
李永强 .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4, (01) :24-30
[7]   多暗色矿物类岩石单轴加载过程中红外辐射定量研究 [J].
刘善军 ;
吴立新 ;
吴焕萍 ;
吴育华 ;
程涛 ;
李国华 .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2, (11) :1585-1589
[8]   遥感岩石力学及其新近进展与未来发展 [J].
吴立新 .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1, (02) :139-146
[9]   热红外震兆成因的模拟实验研究 [J].
耿乃光 ;
于萍 ;
邓明德 ;
崔承禹 ;
罗灼礼 .
地震, 1998, (01) :83-88
[10]   煤岩受压红外热象与辐射温度特征实验 [J].
吴立新 ;
王金庄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1998, (01) :4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