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原羚产仔期社群结构与昼间行为规律

被引:12
作者
鲁庆彬
王小明
机构
[1] 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上海,内江师范学院生命科学系四川,,上海,
关键词
藏原羚; 社群结构; 昼间行为; 性比; 警惕性;
D O I
10.16829/j.slxb.2004.03.002
中图分类号
Q958.1 [动物生态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在1996年、1999年和2003年夏季,对四川省西北部石渠县的藏原羚社群结构和昼间行为进行了调查研究。藏原羚的社群规模主要表现为集成2~8头的小群体(占77 9%),很少集成9头以上的大群。藏原羚的社群类型可分为3类,即雄性群(43 3%)、雌性群(33 3%)和母子群(23 3%)。藏原羚的雌雄性比为100∶174,雌幼数量比是100∶44,成幼数量比是100∶16。在藏原羚的各种行为中,用于取食的时间最多(37%),其次为移动行为(25%)、站立凝视行为(19%)和卧息行为(18%)。藏原羚产仔期的昼间行为规律以上午(08:00~10:00)和下午(14:00~17:00)活动为主,中午(11:00~14:00)主要是休息,有两个取食和移动高峰、一个卧息高峰。取食与移动呈显著的正相关,反映了藏原羚边走边吃的特性;取食和移动与卧息之间则表现极显著的负相关。站立凝视行为没有明显的高峰期,整个观察时间内,藏原羚表现出高度的警惕性。他们通常在山的中上坡取食和移动,在中下坡卧息,且雌雄性间行为上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引用
收藏
页码:193 / 199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普氏原羚种群大小及影响因素的初步研究 [J].
魏万红 ;
姜永进 ;
朱申武 ;
周文扬 ;
蒋志刚 .
兽类学报, 1998, (03) :232-234
[2]   青藏高原上的藏原羚 [J].
刘永生 .
野生动物, 1988, (06) :8-9+27
[3]   ADAPTIVE SEX ALLOCATION BY BROOD REDUCTION IN ANTECHINUSES [J].
COCKBURN, A .
BEHAVIORAL ECOLOGY AND SOCIOBIOLOGY, 1994, 35 (01) :53-62
[4]  
西藏珍稀野生动物与保护.[M].尹秉高;刘务林主编;.中国林业出版社.1993,
[5]  
动物生态学原理.[M].孙儒泳编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
[6]  
内蒙古珍稀濒危动物图谱.[M].凤凌飞主编;.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1,
[7]  
西藏哺乳类.[M].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队 编.科学出版社.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