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汛期淮河流域致洪暴雨的雨情和水情特征分析

被引:27
作者
赵琳娜 [1 ]
杨晓丹 [1 ]
齐丹 [1 ]
刘睿卉 [2 ]
机构
[1] 国家气象中心
[2] 总参气象水文中心
关键词
淮河流域; 强降水过程; 水位;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58.121.1 [];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利用2007年6月19日7月23日淮河流域167个测站逐日降水观测资料,对2007年汛期淮河流域致洪暴雨的雨情和水情特征进行分析,并与2003年历史同期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2007年汛期淮河流域持续性强降水天气集中于6月19日7月23日,期间共经历了10次暴雨过程,2007年总降水量和水位都超过2003年同期,2007年淮河流域洪水期间王家坝上游的面雨量大于2003年,下游的面雨量和2003年持平。2007年汛期淮河流域雨情的重要特点是:雨带稳定,前期强降水过程的降雨中心基本上出现在淮河支流分布比较密集的淮北地区和上游地区,致使淮河流域底水明显增加,是后期强降水导致全流域性洪水的主要原因。造成淮河流域降水稳定持续的重要原因是副高稳定、位置偏南,冷空气活动频繁等。
引用
收藏
页码:728 / 737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2003年淮河大水天气分析与研究.[M].矫梅燕等著;.气象出版社.2004,
[2]  
中国夏季旱涝及环境场.[M].赵振国主编;.气象出版社.1999,
[3]  
1991年江淮流域持续性特大暴雨研究.[M].丁一汇主编;.气象出版社.1993,
[4]   淮河发生流域性大洪水 江南华南大范围高温干旱——2007年7月 [J].
廖要明 .
气象, 2007, (10) :124-125
[5]   淮河流域出现流域性大洪水 江南华南等地持续高温干旱——2007年7月 [J].
宗志平 .
气象, 2007, (10) :118-123
[6]   2006年夏季中国的异常气候——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短期气候预测检验 [J].
卫捷 ;
陈红 ;
孙建华 ;
陶诗言 ;
张庆云 ;
赵思雄 .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07, (01) :1-7
[7]   2003年7月3~4日淮河流域大暴雨结构和维持机制分析 [J].
矫梅燕 ;
毕宝贵 ;
鲍媛媛 ;
李泽椿 .
大气科学, 2006, (03) :475-490
[8]   2003年淮河流域大洪水的雨情、水情特征分析 [J].
毕宝贵 ;
矫梅燕 ;
廖要明 ;
徐晶 .
应用气象学报, 2004, (06) :681-687
[9]   面雨量计算方法及其在海河流域的应用 [J].
毕宝贵 ;
徐晶 ;
林建 .
气象, 2003, (08) :39-42
[10]   夏季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系统的活动 [J].
陶诗言 ;
张庆云 ;
张顺利 .
气象学报, 2001, (06) :747-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