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7—9月中国北方不同下垫面晴空陆面过程特征差异

被引:19
作者
曾剑 [1 ,2 ]
张强 [2 ,3 ]
机构
[1] 北京市气象台
[2] 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甘肃省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实验室,中国气象局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开放实验室
[3] 甘肃省气象局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关键词
地表辐射平衡; 地表能量平衡; 下垫面; 中国北方;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22.4 [辐射平衡及热量平衡];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采用2008年7—9月观测的中国干旱/半干旱区实验观测协同与集成研究资料,选取了9个下垫面(包括裸地、草地、森林和农田),分析了中国北方不同下垫面以及不同地区同类下垫面的晴空陆面辐射平衡和热量平衡日变化特征差异。结果表明,不同下垫面以及不同地区同类下垫面的地表辐射和能量过程特征差异明显,而这种差异主要源于下垫面的光学特性、水热特性以及局地陆-气系统中可利用水分的不同。在辐射平衡的比较方面,荒漠沙地发射的长波辐射最大,高寒森林的长波辐射最低,农田下垫面发射的长波辐射总体低于草地;荒漠沙地、草地、农田和高寒森林的反射率依次减弱;荒漠沙地、草地、农田、森林下垫面的净辐射依次增大。在能量平衡方面,荒漠区沙地可利用能量大部分(约80%)用于加热大气,约20%消耗于蒸发和加热土壤;草地下垫面可利用能量中用于加热大气的能量比蒸发水分消耗的能量高,但高寒草甸例外;农田下垫面可利用能量的大部分消耗于蒸发,消耗于加热大气的能量不到20%。水含量越高,潜热通量越大,能量闭合率越低,能量过程也更复杂。
引用
收藏
页码:821 / 836
页数:16
相关论文
共 23 条
[1]   中国北方不同气候区晴天陆面过程区域特征差异 [J].
曾剑 ;
张强 ;
王胜 .
大气科学 , 2011, (03) :483-494
[2]   黑河流域不同下垫面水热通量特征分析 [J].
王维真 ;
徐自为 ;
刘绍民 ;
李新 ;
马明国 ;
王介民 .
地球科学进展, 2009, 24 (07) :714-723
[3]   黄土高原陆面过程试验研究(LOPEX)有关科学问题 [J].
张强 ;
胡向军 ;
王胜 ;
刘宏谊 ;
张杰 ;
王润元 .
地球科学进展, 2009, 24 (04) :363-371
[4]   沙漠绿洲不同下垫面夏季能量收支对比分析 [J].
单机坤 ;
吕世华 ;
奥银焕 ;
陈世强 ;
张宇 ;
李锁锁 ;
毛莉 .
干旱区地理, 2008, (03) :355-364
[5]   关于黄土高原陆面过程及其观测试验研究 [J].
张强 ;
王胜 .
地球科学进展, 2008, (02) :167-173
[6]   黄土高原塬区地表辐射和热量平衡观测与分析 [J].
刘远永 ;
文军 ;
韦志刚 ;
李振朝 ;
张堂堂 ;
刘蓉 .
高原气象 , 2007, (05) :928-937
[7]   关于干旱和半干旱区陆面水分过程的研究 [J].
张强 ;
王胜 .
干旱气象, 2007, (02) :1-4
[8]  
城市冠层中温度脉动的硬湍流特性和相似性级串模型.[J].胡非;程雪玲;赵松年;全利红;.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2005, S1
[9]   通用陆面模式CLM在东亚不同典型下垫面的验证试验 [J].
刘少锋 ;
林朝晖 .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05, (03) :406-421
[10]   黄土高原陆—气相互作用预试验及其晴天地表能量特征分析 [J].
韦志刚 ;
文军 ;
吕世华 ;
陈世强 ;
奥银焕 ;
梁琳 .
高原气象, 2005, (04) :545-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