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海洋牧场建设回顾与展望

被引:154
作者
杨红生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海洋牧场; 增殖放流; 人工鱼礁; 海洋农牧化;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26.4 [渔业、水产业];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1203 ; 0202 ;
摘要
海洋牧场是基于海洋生态学原理和现代海洋工程技术,充分利用自然生产力,在特定海域科学培育和管理渔业资源而形成的人工渔场。海洋牧场的特点包括以增加渔业资源量为目的、具有明确的边界和权属、苗种主要来源于人工育苗或驯化、通过放流或移植进入自然海域、主要以天然饵料为食和对资源实施科学管理等。早在1965年,我国学者曾呈奎先生就原创性地提出在海洋中通过人工控制种植或养殖海洋生物,建设"牧场"的理念。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我国海洋牧场经历了从增殖放流、人工鱼礁建设到系统化的海洋牧场发展过程,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面临着海洋牧场的涵义应用过于宽泛、缺乏统筹规划和科学论证、忽视海洋牧场生态作用以及忽视项目评估和系统管理等问题。展望未来,我国的海洋牧场建设应在"生态优先、陆海统筹、三产贯通、四化同步、创新跨越"的发展理念指导下,加强海洋牧场建设的宏观引导、推动海洋牧场体系化建设、实施海洋牧场企业化运营,在获得经济效益的同时,实现产业繁荣和保持健康生态系统的和谐统一。
引用
收藏
页码:1133 / 1140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8 条
[1]   我国离岸养殖工程发展策略 [J].
徐皓 ;
江涛 .
渔业现代化, 2012, 39 (04) :1-7
[2]   山东半岛蓝色粮仓建设研究——基于日本海洋牧场的发展经验 [J].
游桂云 ;
杜鹤 ;
管燕 .
中国渔业经济, 2012, 30 (03) :30-36
[3]   海洋生物资源增殖放流回顾与展望 [J].
程家骅 ;
姜亚洲 .
中国水产科学, 2010, 17 (03) :610-617
[4]   浅海筏式刺参与鲍鱼混养技术 [J].
杨淑岭 ;
刘刚 ;
丁增明 ;
孙先凯 .
现代农业科技, 2009, (04) :226+229-226
[5]   对我国渔业资源增殖放流问题的思考 [J].
尹增强 ;
章守宇 .
中国水产, 2008, (03) :9-11
[6]   中国海域建设海洋牧场的意义及可行性 [J].
张国胜 ;
陈勇 ;
张沛东 ;
田涛 ;
刘海映 ;
许传才 .
大连水产学院学报, 2003, (02) :141-144
[7]   中国未来的渔业模式——建设海洋牧场 [J].
陈永茂 ;
李晓娟 ;
傅恩波 .
资源开发与市场, 2000, (02) :78-79
[8]   我国海洋农牧化发展研究 [J].
陈君 ;
张忍顺 .
地理学与国土研究, 2000, (01) :24-28
[9]   皱纹盘鲍与光棘球海胆越冬期筏式混养的初步研究 [J].
孔泳滔 ;
王琦 ;
程振明 ;
马福恒 ;
刘明清 ;
韦飞 ;
邱东 ;
米成志 .
水产科学, 1999, (02) :12-14
[10]   海洋农牧化的进展与问题 [J].
徐恭昭 .
现代渔业信息, 1998, (01) :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