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分部开挖的围岩松动区演变分析

被引:19
作者
章慧健 [1 ,2 ]
龚伦 [1 ,2 ]
仇文革 [1 ,2 ]
赵斌 [1 ,2 ]
机构
[1] 西南交通大学交通隧道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 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关键词
松动区; 切向应力扰动系数; 数值模拟; 地质雷达; 过程相关;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U451.2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以乌蒙山二号四线铁路隧道为工程背景,通过数值模拟手段对比研究分部开挖与一次成洞的松动区形态和大小差异,再结合现场测试结果,分析隧道分部开挖的松动区演变规律。结果表明:一次成洞松动区范围要普遍大于多部开挖的最终松动区范围,最大径向松动深度高出12.6%,最小径向松动深度高出41.2%;在松动区分布形态上,一次成洞表现为左右基本对称,多部开挖具有一定的不对称性,且多部开挖基本是从拱顶到边墙部位依次减小,而一次成洞则呈"拱顶>拱脚>拱肩>边墙"的分布形式。多部开挖时,先挖部分的松动区随着后续开挖部的推进有所增加,后挖部对先挖部的影响表现为:"上下关系"强于"左右关系";另一方面,左右对称位置后挖侧松动区略大于先挖侧,说明先挖部对后挖部亦有劣化作用;其最终松动区是各开挖部相互影响和发展的结果,体现过程相关性。
引用
收藏
页码:2323 / 2329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 [1] 扁平特大断面公路隧道荷载模式及应用研究.[D].曲海锋.同济大学.2007, 02
  • [2] 基于颗粒流椭球体理论的隧道极限松动区与松动土压力
    武军
    廖少明
    张迪
    [J]. 岩土工程学报, 2013, 35 (04) : 714 - 721
  • [3] 巷道围岩松动圈形成机理的动静力学解析
    陈建功
    贺虎
    张永兴
    [J]. 岩土工程学报, 2011, 33 (12) : 1964 - 1968
  • [4] 地质雷达探测偏压隧道围岩松动圈的研究与应用
    郭亮
    李俊才
    张志铖
    成守金
    [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11, 30(S1) (S1) : 3009 - 3015
  • [5] 围岩松动圈地球物理方法检测
    蔡成国
    孟照辉
    熊昌盛
    [J]. 西部探矿工程, 2004, (07) : 87 - 89
  • [6] 用地质雷达测试围岩松动圈的原理与实践
    宋宏伟
    王闯
    贾颖绚
    [J].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2002, (04) : 43 - 46
  • [7] 巷道围岩松动圈的地质雷达探测及应用
    杨永杰
    刘传孝
    蒋金泉
    毛仲玉
    徐方军
    史宪银
    [J]. 工程地质学报, 1997, (03) : 85 - 90
  • [8] 地下工程动态设计原理.[M].王后裕; 陈上明; 言志信; 编著.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
  • [9] 地下工程支护结构.[M].徐干成等编著;.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2,
  • [10] Stress redistribution and ground arch development during tunneling.[J].Chee Nan Chen;Wen-Yen Huang;Cheng-Tsung Tseng.Tunnelling and Underground Space Technology incorporating Trenchless Technology Research.201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