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人生活公共化:女性“网红”现象背后的个人与社会

被引:28
作者
朱灵艳
机构
[1] 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
关键词
私人生活; 公共化; 网络红人;
D O I
10.19633/j.cnki.11-2579/d.2016.11.003
中图分类号
C913.4 [文教、卫生]; C913.68 [妇女问题];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本文关注目前普遍出现的女性网络红人现象,以此探讨转型时期青年个体与社会之间的关系问题。文章得出如下结论 :在个体化、原子化的今天,由相同标签的个人组成的趣缘群体成为联结个人与社会的新中介,而私人生活公共化则成为人们适应现代社会的新方式。个体因为对同一个"网红"的喜爱而形成有共同标签的粉丝群体,这一群体通过共同完成文化再生产的过程传播群体价值观,与社会形成互动。这样的群体结构和新生产的文化产品会被社会选择性地吸纳,进而成为长期社会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这是普通大众对社会失范的主动回应和个体实现社会化的重要过程。
引用
收藏
页码:18 / 23+17 +17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1]  
亚文化的风格:抵抗与收编.[D].胡疆锋.首都师范大学.2007, 03
[2]  
女性网络红人现象的文化解读.[D].邓辉.湘潭大学.2012, 01
[3]  
女性网络红人媒介形象分析.[D].管雪.安徽大学.2012, 11
[4]  
“网络红人事件”传播中的受众角色研究.[D].孙薇.北京邮电大学.2012, 03
[5]  
消费主义视角下的“网络红人”现象研究.[D].张子娟.暨南大学.2011, 10
[6]  
在虚拟中走红.[D].邓丽.中南民族大学.2011, 07
[7]  
女性网络红人研究.[D].李宇婧.湖南师范大学.2011, 12
[8]  
粉丝文化读本.[M].陶东风; 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9]  
文化·社会·传播.[M].蔡骐; 著.湖南大学出版社.2007,
[10]  
名流.[M].(英)克里斯·罗杰克(ChrisRojek)著;李立玮等译;.新世界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