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索
学术期刊
新闻热点
数据分析
智能评审
立即登录
叶城凹陷白垩纪至晚第三纪成岩作用与古地温研究
被引:9
作者
:
陶士振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陶士振
刘德良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刘德良
魏大卫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魏大卫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杨晓勇
戴金星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戴金星
机构
:
[1]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
地质矿产部地质力学研究所
[3]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
来源
:
石油勘探与开发
|
1998年
/ 03期
关键词
:
塔里木盆地,白垩纪,第三纪,成岩作用,古地温,包体(地质),叶城凹陷;
D O I
:
暂无
中图分类号
:
P314,P581 [];
学科分类号
:
摘要
:
应用镜下岩石组构分析、电子探针测试、阴极发光技术,在成岩作用研究(成岩作用类型的鉴别、成岩阶段及矿物期次的划分)的基础上,对塔里木盆地叶城凹陷白垩纪至晚第三纪各成岩阶段不同矿物形成期包裹体的均一温度、盐度、密度等物理参数进行了测试,恢复了上述地质时代(地层缺乏镜质体)的古地温,计算了古地热梯度,晚白垩世至早第三纪古地热梯度为21.44℃/km,中新世古地热梯度为28.87℃/km。虽然古地热梯度偏低、生油门限深度较大,但埋藏较深的古生界海相油源层热成熟度仍然偏高,有利于天然气成藏与运聚,在本区探获油气的前景应是乐观的。图2表3参8(梁大新摘)
引用
收藏
页码:42 / 46+4+11
页数:7
相关论文
未找到相关数据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