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资源环境承载力时空分异

被引:61
作者
杨亮洁 [1 ,2 ]
杨永春 [2 ]
机构
[1] 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
[2] 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资源环境承载力; 评价指标; 熵权TOPSIS模型; 甘肃省; 时空分异;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127 [地方经济]; X821 [区域环境质量评价];
学科分类号
0202 ; 020202 ; 083305 ;
摘要
从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4个子系统中选取24个指标构建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体系,运用加权TOPSIS模型结合GIS的空间分析功能从时间和空间维度对甘肃省14个市州2004—2013年的综合承载力和4个子系统内部承载力水平进行剖析。研究表明:(1)近10年甘肃省各市州资源环境综合承载力指数呈低水平上的平稳态势,与经济发展水平一致;呈西北高东南低的空间格局和金字塔形的层次结构。嘉峪关市居第1层;金昌市、兰州市、酒泉市居第2层;其他市州居第3层;(2)各子系统对资源环境综合承载力的影响不同。生态环境子系统的承载力对资源环境综合承载力贡献最大,明显高于其他3系统,经济系统贡献很小;(3)各市州各子系统承载力指数存在明显的时空分异。经济支撑力指数呈河西(除武威外)和兰州高,东南和南部低的空间格局,呈现金字塔形的层次结构整体偏低变化较小。社会承载力指数除金昌市有较大的突变外各市区都比较平稳,空间上呈河西(除武威外)和兰州高,东南、南部低的空间格局;嘉峪关市、兰州、酒泉3市较高,其余各地都较低。环境承载力指数变动频繁,波动幅度不大,空间上基本呈两头高中间低的哑铃状空间格局。资源承载力指数偏低,武威、庆阳、定西、甘南、临夏和天水6市州指数曲线平稳,其余8市州波动频繁,波动幅度大,空间上呈河西地区(除武威外)和陇南市高,其余各州市低的集中分布格局。
引用
收藏
页码:7000 / 7017
页数:18
相关论文
共 48 条
[1]  
东北粮食主产区农业生态系统健康格局与因子诊断——以吉林省为例[J]. 赵宏波,郑辉,苗长虹,邵田田,冯渊博.应用生态学报. 2016(10)
[3]   基于熵权TOPSIS模型的区域土地利用绩效评价及障碍因子诊断 [J].
雷勋平 ;
Robin Qiu ;
刘勇 .
农业工程学报, 2016, 32 (13) :243-253
[4]   生态文明视角下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研究——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为例 [J].
安翠娟 ;
侯华丽 ;
周璞 ;
刘天科 .
生态经济, 2015, 31 (11) :144-148+179
[5]   三江源地区人口资源环境承载力动态评价研究——以青海省果洛州为例 [J].
王晓鹏 ;
丁生喜 .
生态经济, 2015, 31 (11) :149-152
[6]  
京津冀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动态变化及其驱动因子[J]. 郭轲,王立群.应用生态学报. 2015(12)
[7]   基于改进TOPSIS模型的大庆市城市土地利用绩效评价及障碍度诊断 [J].
吴一凡 ;
雷国平 ;
路昌 ;
周浩 ;
关勇欣 .
水土保持研究 , 2015, (04) :85-90
[8]   基于熵权TOPSIS模型的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实证研究 [J].
雷勋平 ;
邱广华 .
环境科学学报, 2016, 36 (01) :314-323
[9]   舟山群岛生态系统健康与旅游经济协调发展评价 [J].
周彬 ;
赵宽 ;
钟林生 ;
陈田 ;
虞虎 .
生态学报, 2015, 35 (10) :3437-3446
[10]   21世纪以来陕西生态足迹和承载力变化 [J].
杨屹 ;
加涛 .
生态学报, 2015, 35 (24) :7987-7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