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可持续发展综合区划方法的探讨

被引:17
作者
刘军会
傅小锋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2] 中国世纪议程管理中心
基金
国家科技攻关计划;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 综合区划; 自上而下; 自下而上; 可持续发展综合区划;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124 [经济建设和发展];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研究区域可持续发展需要有一个适当的区域划分。本文结合地理学、经济学、生态学等对中国自然地理与社会经济发展空间差异分析的研究成果,借鉴黄秉维先生所提倡的“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研究思路和方法,以自然区划、经济区划、生态区划、人口区划等四种全国性区划为基础,构建了中国可持续发展综合区划系统。采用叠置与专家评判法首先将全国划分成三大地带,再在三大地带内部划分出N个大区;然后对全国县域(或公里格网)的可持续发展状况进行定量评价,并按类型归并,将归并结果嵌入到N个大区中,用大区的可持续发展等级及地区编号对其命名。
引用
收藏
页码:11 / 16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中国陆地表层系统分区初探 [J].
葛全胜 ;
赵名茶 ;
郑景云 ;
方修琦 .
地理学报, 2002, (05) :515-522
[2]   地理学研究进展与前沿领域 [J].
郑度 ;
陈述彭 .
地球科学进展, 2001, (05) :599-606
[3]   人地关系地域系统与可持续发展的相互作用机理初探 [J].
叶岱夫 .
地理研究, 2001, (03) :307-314
[4]   中国生态区划方案 [J].
傅伯杰 ;
刘国华 ;
陈利顶 ;
马克明 ;
李俊然 .
生态学报, 2001, (01) :1-6
[5]   中国生态地域划分的若干问题 [J].
杨勤业 ;
李双成 .
生态学报, 1999, (05) :3-5
[6]   关于综合地理区划若干问题的探讨 [J].
郑度 ;
傅小锋 .
地理科学, 1999, (03) :2-6
[7]   生态区划的原则及其特征 [J].
刘国华 ;
傅伯杰 .
环境科学进展, 1998, (06) :68-73
[8]   综合区划的初步设想——以柴达木盆地为例 [J].
吴绍洪 .
地理研究, 1998, (04) :32-39
[9]   论地球系统科学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科学基础(Ⅰ) [J].
黄秉维 .
地理学报, 1996, (04) :350-354
[10]   加强可持续发展战略科学基础——建立地球系统科学 [J].
黄秉维 .
科学对社会的影响, 1996, (01) :1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