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盆地东部上石炭统黄龙组沉积体系及其演化

被引:18
作者
李伟 [1 ,2 ]
张志杰 [1 ,2 ]
党录瑞 [3 ]
机构
[1] 提高石油采收率国家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3] 不详
关键词
四川盆地东部; 黄龙组; 碳酸盐岩; 沉积体系; 沉积微相;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以川东上石炭统黄龙组碳酸盐岩岩性地层气藏为目标,开展新一轮系统基础地质研究。根据陆源碎屑沉积发育特点与悬浮且具有一定磨圆度砾石的发育位置推断海侵方向与潮汐沉积体系分布,认为上石炭统黄龙组发育云阳东南部与达州西北部两个海侵通道,并形成了重庆—万州与达州东南部两个潮坪沉积体系,发育了一套由低水位体系域(C2h1)—海进体系域(C2h2)—早期高水位体系域(C2h3)组成的较完整的I型层序。精细刻画黄龙组各段沉积微相分布特征,川东晚石炭世中期为海进体系域发育期,浅滩与藻云坪微相较发育,有利于碳酸盐岩岩性圈闭的形成;晚石炭世早期与晚期分别为低位体系域与高位体系域发育期,其浅滩沉积微相发育局限,不利于碳酸盐岩岩性圈闭的规模形成。图7参17
引用
收藏
页码:400 / 408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四川盆地芭蕉场石炭系储层特征研究 [J].
杨天泉 ;
梅清 ;
张红梅 ;
李爱国 .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06, (03) :1-4+7+69
[2]   川东石炭系黄龙组层序地层划分及储层特征分析 [J].
李忠 ;
雷雪 ;
晏礼 .
石油物探, 2005, (01) :39-43+12
[3]   川东北地区石炭系成岩作用及储集性 [J].
王芙蓉 ;
陈振林 ;
王雪莲 ;
田继军 .
海相油气地质, 2004, (Z1) :91-96+122
[4]   川滇黔桂地区石炭系层序地层研究 [J].
彭军 ;
陈洪德 ;
田景春 ;
覃建雄 ;
侯中建 ;
杨晓宁 ;
寿建峰 ;
沈安江 ;
陈子炓 .
沉积学报, 2000, (02) :190-197
[5]   川东石炭系地层─构造复合圈闭气藏的预测、分类和评价 [J].
陈宗清 .
石油学报, 2000, (03) :25-30+108
[6]   四川华蓥山以西石炭系黄龙组沉积环境的再认识 [J].
方少仙 ;
侯方浩 ;
李凌 ;
王兴志 ;
罗玉宏 ;
王安平 ;
李俊良 ;
白洋 .
海相油气地质, 2000, (Z1) :158-166
[7]   川东石炭系碳酸盐岩成岩环境对次生孔隙的影响 [J].
李淳 .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9, (05) :6-9
[8]   川东石炭系碳酸盐岩沉积环境探讨 [J].
钱峥 .
天然气工业, 1999, (04) :32-35+5
[9]   川东石炭系天然气成藏组合总体特征预测 [J].
谌卓恒 ;
金之钧 ;
陈子恩 ;
陈礼平、张华义 .
石油勘探与开发, 1996, (06) :12-15+93-94
[10]   川东石炭系碳酸盐岩储层孔隙演化中的古岩溶和埋藏溶解作用 [J].
王一刚,文应初,刘志坚 .
天然气工业, 1996, (06) :18-23+9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