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公共空间的衰败与重建——兼论乡村社会整合

被引:100
作者
张良 [1 ,2 ]
机构
[1] 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研究院
[2] 中国农村研究院
关键词
乡村公共空间; 衰败与重建; 农村民间组织; 农村公共文化;
D O I
10.19624/j.cnki.cn42-1005/c.2013.10.011
中图分类号
C912.82 [农村社会学];
学科分类号
083304 ;
摘要
根据公共交往类型及其相应的承载空间场所,可将乡村公共空间划分为信仰性公共空间、生活性公共空间、娱乐性公共空间、生产性公共空间以及政治性公共空间。这是在中观层面上对乡村公共空间进行的理想类型划分,以便与公共规则、公共舆论、公共精神等概念形成对话。当前,乡村社会由封闭、静止、同质走向开放、流动、异质,个体逐步从原有的宗族、家庭、阶层、社区、集体之中抽离出来,传统意义上的乡村公共空间在个体化进程中逐渐趋向衰败,进而对乡村社会整合产生不利影响。重建乡村公共空间的核心是建构乡村公共性,着力点是农村民间组织建设和公共文化建设,而其关键则是发挥村庄积极分子和各类精英的带头作用和示范效用。
引用
收藏
页码:91 / 100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人情的社会基础研究.[D].宋丽娜.华中科技大学.2011, 10
[2]  
川西茶馆:作为公共空间的生成和变迁.[D].吕卓红.中央民族大学.2003, 03
[3]   村庄公共空间的萎缩与拓展 [J].
董磊明 .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2010, (05) :51-57
[5]   水井与北方乡村社会——基于山西、陕西、河南省部分地区乡村水井的田野考察 [J].
胡英泽 .
近代史研究, 2006, (01) :55-78+158
[6]   文化建设再造农民福利 [J].
贺雪峰 .
瞭望新闻周刊, 2006, (03) :63-63
[7]   乡村社会变迁中的村落公共空间——以苏北窑村为例考察村庄秩序重构的一项经验研究 [J].
曹海林 .
中国农村观察, 2005, (06) :61-73
[8]   茶馆观察:农村公共空间的复兴与基层社会整合 [J].
戴利朝 .
社会, 2005, (05) :96-117
[9]   村民自治的社会基础和文化网络——对贵州省安顺市J村农村公共空间的社会学研究 [J].
王春光 ;
孙兆霞 ;
罗布龙 ;
罗霞 ;
袁葵 ;
张定贵 .
浙江学刊, 2004, (01) :138-147
[10]   乡村公共空间与乡村文化建设——以河北唐山乡村公共空间为例 [J].
周尚意 ;
龙君 .
河北学刊, 2003, (02) :7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