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人迎穴的研究概况

被引:8
作者
王英
刘玉檀
机构
[1] 山东中医学院
[2] 山东中医学院
[3] 不详
关键词
人迎穴; 中医学; 内分泌; 经络学说; 针感; 实验研究; 中国医药学; 针刺感应; 针刺治疗; 交感神经干;
D O I
10.13460/j.issn.1005-0957.1996.02.025
中图分类号
R224.2 [孔穴];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正> 本文就人迎穴的出处、发展、定位、刺法、临床应用、实验研究及机理探讨等问题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论述,并在此基础上总结提出:(1)人迎穴的定位在喉结旁开1.5寸,颈总动脉与胸锁乳突肌前缘之间。(2)在颈总动脉与胸乳突肌前缘之间可直刺1~1.5寸,胖人可刺2寸,针尖深抵颈椎横突前方。(3)针刺人迎穴要求产生酸麻胀的针感沿颈上、颈下传导,并向头部传导为最佳。(4)人迎穴对调节植物神经及内分泌有特异性作用。人迎穴的出处与发展人迎穴出自《内经》之《灵枢·本输》篇"一次脉,任脉侧之动脉,足阳明也,名曰人迎";《灵枢·寒热病》篇言"阳逆头痛,胸满不得息,取之人迎。"指出了人迎穴的部位和分属经脉,对于其治疗作用及有关理论也分别作了论述,但均未言"禁针"、"禁灸"。及至晋代,皇甫谧在《针灸甲乙经》中进一步明确了该穴的具体部位"在颈,大脉动应手,侠结喉"。并谓此穴"以侯五脏气,足阳明脉气所发"。"禁不可灸,刺
引用
收藏
页码:36 / 37
页数:2
相关论文
共 1 条
  • [1] 正常人体解剖学[M]. -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邱树华主编, 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