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黄泻下效应的药理学新解释

被引:55
作者
李锋 [1 ]
王胜春 [1 ]
王新 [2 ]
任秦有 [3 ]
王文 [1 ]
尚刚伟 [3 ]
张莉 [4 ]
张珊红 [1 ]
机构
[1] 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全军中医内科专科中心
[2] 第四医大学省西京医院全军消化病研究所  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  西安新药评价研究中心
关键词
大黄; 泻下; 中药药理; 结肠; 水通道;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285 [中药药理学];
学科分类号
1008 ;
摘要
大黄以"泻下"效应著称,其效应部位在结肠、且与"水"密切相关,对大黄蒽醌衍生物构效关系分析证实,具有1,8-二羟基且在2,3,6或7位没有羟基的蒽醌苷(emodin,rhein,chrysophanol)能产生较强的"水泻作用";结肠上皮细胞AQP丰富表达,AQPs表达异常可能导致结肠对水的吸收减少和/或肠液分泌增加,这可能是以结肠为主要药理效应部位的药物(泻下药)重要的效应分子之一,为大黄"泻下"功效的药理效应机制研究提供了新视角。大黄这一"水泻作用"是否与结肠AQP变化有关。通过对中医药理论、大黄功效与药理和AQPs研究资料分析,认为大黄对结肠AQP的调节效应可能是其"泻下"功效的药理学新解释,亦可能是大黄具有多重功效的缘由。
引用
收藏
页码:481 / 484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泻下药和解表药的现代药理解释 [J].
刘海波 ;
乔颖欣 ;
周家驹 .
中国药学杂志, 2007, (06) :422-426
[2]   大黄研究进展 [J].
李敏 ;
李丽霞 ;
刘渝 ;
刘勇 .
世界科学技术, 2006, (04) :34-39
[3]   大黄改善急性脑出血大鼠血脑屏障损伤的水通道蛋白-4机理研究 [J].
唐宇平 ;
蔡定芳 ;
刘军 ;
陈依萍 .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6, (02) :152-156
[4]  
结肠黑变病的研究现状及进展[J]. 黄跃南,郭欣,王夫景.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05(24)
[5]   水通道蛋白与肾脏疾病 [J].
陈珊琳 .
中华儿科杂志, 2005, (09) :77-79
[6]   水通道与大肠内液体转运及便秘的关系 [J].
尹淑慧 ;
孟荣贵 .
国际病理科学与临床杂志, 2005, (04) :364-367
[7]   消化系统水通道蛋白 [J].
秦佳敏 ;
梅浙川 .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2005, (15) :1612-1614
[8]   大鼠结肠中水通道蛋白4的表达与分布 [J].
汪泳 ;
张方信 ;
令晓玲 ;
石向群 .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2004, (02) :142-143
[9]   大黄泻下的大肠靶向给药之我见 [J].
武新安 .
中国中药杂志, 2002, (01) :76-78
[10]   Positive and negative regulation of water channel aquaporins in human small intestine by cholera toxin [J].
Hamabata, T ;
Liu, CL ;
Takeda, Y .
MICROBIAL PATHOGENESIS, 2002, 32 (06) :273-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