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初期农村权力结构的特征及其影响

被引:9
作者
徐国普
机构
[1] 杭州应用工程技术学院!浙江杭州
关键词
权力结构; 相对集中; 现代化;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422.6 [农民工作];
学科分类号
0302 ;
摘要
建国初期 ,我国相继进行了土地改革和农业合作化运动 ,农村权力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 ,呈现出相对集中的特征。主要表现在贫下中农成了农村的主权阶层 ;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农民协会、互助组、合作社等政治经济组织各自发挥着作用 ;党组织蓬勃发展 ,党员是农村各组织的领导者 ;家族势力逐渐削弱等方面。相对集中型的权力结构有利于农村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动员和社会整合 ,对我国社会现代化产生着深刻的影响。
引用
收藏
页码:51 / 53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农业合作化运动始末.[M].高化民著;.中国青年出版社.1999,
[2]  
传统与变迁.[M].周晓虹著;.三联书店.1998,
[3]  
基层党组织建设新论.[M].李练忠等编著;.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97,
[4]  
比较现代化.[M].(美)西里尔·E·布莱克(CyrilE.Black)编;杨豫;陈祖洲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6,
[5]  
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M].薄一波著;.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