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富余劳动力的供需变动及分析

被引:24
作者
高颖
机构
[1] 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研究所
关键词
富余劳动力; 农民工; 劳动力供求;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249.2 [中国];
学科分类号
020207 ; 1202 ; 120202 ; 020106 ;
摘要
随着青壮年劳动力比重的日趋下降,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从无限供给过渡到有限剩余阶段,转移就业的劳动力市场开始从买方市场向卖方市场转变。作为转移劳动力的主体,16~30岁的新一代农民工的务工选择和决策成为影响农村劳动力供需和转移的关键因素。在劳动力趋向短缺的情况下,企业必须通过改善工作条件、增加技术和人力资本投资以改变粗放型的增长模式,政府则应尊重劳动者的个人选择,主要发挥监管、引导和服务的作用,并在推进职业培训的同时,在农村学历教育方面投入更多的力量。
引用
收藏
页码:83 / 90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问题性质的根本转变与社会政策选择 [J].
黄乾 .
人口研究, 2007, (04) :70-76
[3]   农民工劳动供给行为的理论分析——“民工荒”的微观经济视角 [J].
胡伟清 ;
张宗益 .
理论与改革, 2007, (04) :77-79
[4]   “民工荒”的经济学分析 [J].
王海景 ;
袁军宝 .
甘肃社会科学, 2007, (03) :112-113+107
[5]   “民工荒”的成因及其治理:一个微观经济学的分析框架 [J].
刘根荣 .
人口研究, 2006, (06) :47-54
[6]   “民工荒”现象与新生代农民工的理性选择 [J].
王正中 .
理论学刊, 2006, (09) :75-76
[7]   制度短缺与劳工短缺——“民工荒”问题研究 [J].
刘林平 ;
万向东 ;
张永宏 .
中国工业经济, 2006, (08) :45-53
[8]   制造业中农民工用工短缺:基于粘性工资的一种解释 [J].
王仕豪 ;
张智勇 .
中国人口科学, 2006, (02) :58-64+96
[9]   从“民工荒”看未来若干年农村劳动力的供求 [J].
朱忠文 ;
王红梅 .
统计研究, 2006, (02) :17-20
[10]   农民工需要解决的10个突出问题 [J].
刘纯彬 .
人口研究, 2005, (05) :48-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