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索
学术期刊
新闻热点
数据分析
智能评审
立即登录
武汉环城游憩地空间演变研究
被引:16
作者
:
李江敏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旅游系
中国地质大学旅游系
李江敏
[
1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刘承良
[
2
]
机构
:
[1]
中国地质大学旅游系
[2]
湖北大学商学院旅游系
来源
:
人文地理
|
2006年
/ 06期
关键词
:
环城游憩地;
空间演变;
武汉市;
D O I
:
10.13959/j.issn.1003-2398.2006.06.021
中图分类号
:
F592.7 [地方旅游事业];
学科分类号
:
020202 ;
摘要
:
在国内旅游迅速发展的背景下,环城地区逐渐成为人们近程出游的主要目的地,环城游憩地开发成为热点,相关研究也备受关注。本文以武汉不同时期的游憩区为研究对象,运用相关地理学理论,结合问卷调查,通过分析武汉环城游憩地不同发展时期的空间变化特征,探讨武汉环城游憩地的空间演变规律:环城游憩地推进的逆层次化、区域功能的集聚化、环城游憩地开发的区域一体化三个方面,为环城游憩地的空间结构完善和旅游服务功能发展提供借鉴。
引用
收藏
页码:90 / 96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北京环城游憩带旅游地类型与空间结构特征
[J].
苏平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大学旅游研究与规划中心
苏平
;
党宁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大学旅游研究与规划中心
党宁
;
吴必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大学旅游研究与规划中心
吴必虎
.
地理研究,
2004,
(03)
:403
-410
[2]
环城游憩带形成机制分析及市场开发探讨
[J].
石艳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山东师范大学人口·资源与环境学院,山东师范大学人口·资源与环境学院济南,济南
石艳
;
何佳梅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山东师范大学人口·资源与环境学院,山东师范大学人口·资源与环境学院济南,济南
何佳梅
.
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1,
(04)
:86
-87
[3]
大城市环城游憩带(ReBAM)研究——以上海市为例
[J].
吴必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系 北京
吴必虎
.
地理科学,
2001,
(04)
:354
-359
[4]
略论大都市效区游憩地的配置──以北京市为例
[J].
王云才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乡村发展研究室!北京
王云才
;
郭焕成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乡村发展研究室!北京
郭焕成
.
旅游学刊,
2000,
(02)
:54
-58
[5]
城乡交错带旅游开发研究──以江苏锡山市沿太湖地区为例
[J].
符全胜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无锡市旅游事业管理局!无锡:
符全胜
.
地理学与国土研究,
1998,
(03)
:57
-59
[6]
城市旅游开发规划研究提纲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陈传康
.
旅游学刊,
1996,
(05)
:31
-34
[7]
武汉大旅游圈的构建与发展模式研究
[J].
马勇,董观志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湖北大学地理与旅游系
马勇,董观志
.
经济地理,
1996,
(02)
:99
-104
[8]
吴必虎著.区域旅游规划原理[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1
[9]
中国区域科学协会编.区域旅游开发与管理[M].北京:海洋出版社,1998
←
1
→
共 9 条
[1]
北京环城游憩带旅游地类型与空间结构特征
[J].
苏平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大学旅游研究与规划中心
苏平
;
党宁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大学旅游研究与规划中心
党宁
;
吴必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大学旅游研究与规划中心
吴必虎
.
地理研究,
2004,
(03)
:403
-410
[2]
环城游憩带形成机制分析及市场开发探讨
[J].
石艳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山东师范大学人口·资源与环境学院,山东师范大学人口·资源与环境学院济南,济南
石艳
;
何佳梅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山东师范大学人口·资源与环境学院,山东师范大学人口·资源与环境学院济南,济南
何佳梅
.
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1,
(04)
:86
-87
[3]
大城市环城游憩带(ReBAM)研究——以上海市为例
[J].
吴必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系 北京
吴必虎
.
地理科学,
2001,
(04)
:354
-359
[4]
略论大都市效区游憩地的配置──以北京市为例
[J].
王云才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乡村发展研究室!北京
王云才
;
郭焕成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乡村发展研究室!北京
郭焕成
.
旅游学刊,
2000,
(02)
:54
-58
[5]
城乡交错带旅游开发研究──以江苏锡山市沿太湖地区为例
[J].
符全胜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无锡市旅游事业管理局!无锡:
符全胜
.
地理学与国土研究,
1998,
(03)
:57
-59
[6]
城市旅游开发规划研究提纲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陈传康
.
旅游学刊,
1996,
(05)
:31
-34
[7]
武汉大旅游圈的构建与发展模式研究
[J].
马勇,董观志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湖北大学地理与旅游系
马勇,董观志
.
经济地理,
1996,
(02)
:99
-104
[8]
吴必虎著.区域旅游规划原理[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1
[9]
中国区域科学协会编.区域旅游开发与管理[M].北京:海洋出版社,1998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