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比较不同基质配方的普萘洛尔对豚鼠耳背部皮肤银屑病模型的干预作用。方法将24只豚鼠随机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模型基质组1、模型基质组2、模型基质组3,每组6只。空白对照组,双耳外侧每日外涂凡士林软膏,模型组用不同基质配方的5%的普萘洛尔软膏均匀涂于豚鼠双耳耳背部,每日涂3次,共20 d。10 d、20 d后分别对豚鼠耳背部皮肤进行数码相机拍照和采用游标卡尺测量耳部厚度。处死,取左耳部皮肤做病理。结果不同基质配方5%普萘洛尔干预10 d后,三组模型基质组豚鼠耳背部皮肤出现明显红斑、红点,部分出现结痂,以模型基质组2最为明显。干预20 d后,豚鼠耳背部皮肤上述现象已不十分明显。不同基质配方的5%普萘洛尔干预10 d后,与空白对照组比较,3组模型基质组豚鼠耳背部皮肤厚度明显增加,以模型基质组2增加最为明显(P<0.05)。5%普萘洛尔干预20 d后,与空白对照组比较,3组模型基质组豚鼠耳背部皮肤厚度明显增加,以模型基质组1和2增加最为明显(P<0.05)。不同基质配方的5%普萘洛尔干预20 d后,与空白对照组比较,3组模型基质组豚鼠耳背部皮肤均出现表皮增厚,明显的角化不全或角化过度,颗粒层变薄或不连续,颗粒细胞减少,棘层肥厚,真表皮交界处呈波浪状起伏。真皮层见有少量炎症细胞浸润。模型基质组2病理改变最为明显。结论不同基质配方的普萘洛尔对豚鼠耳背部皮肤均可造成银屑病模型,以5%普萘洛尔(含透皮剂)+35%PVA(成膜材料)组效果最为明显。随着干预时间的延长,病变有减轻的倾向,说明这种造模方法模拟的是银屑病急性期的病理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