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尔盖沼泽湿地的萎缩机制

被引:46
作者
李志威
王兆印
张晨笛
韩鲁杰
赵娜
机构
[1] 清华大学水沙科学与水利水电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若尔盖沼泽; 湿地萎缩; 人工排水; 溯源侵蚀; 河流下切;
D O I
10.14042/j.cnki.32.1309.2014.02.005
中图分类号
P343.4 [沼泽];
学科分类号
081501 ;
摘要
1960年以来,若尔盖沼泽湿地的快速萎缩严重影响黄河上游水量补给和当地湿地生态系统,但其机制尚不清晰。基于2010—2013年野外调查、气象水文资料和遥感影像,分析若尔盖沼泽退化的主要原因与机制。尽管气温的缓慢升高,但降水量并未减少,考虑到沼泽的季节性特征,气候变暖对沼泽萎缩影响相当有限,但不是主要原因。经遥感判读和统计,共识别现有920 km的人工渠道,其疏干的沼泽面积约648.3 km2,占总萎缩面积的27%。人工开渠作为强烈的人类活动干扰,是若尔盖沼泽快速萎缩的重要原因。自然水系的溯源侵蚀长期疏干沼泽、降低地下水水位和放射状地向沼泽内部切穿是沼泽萎缩的重要机制。人工开渠连通自然水系强化沼泽内河床下切和排水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172 / 180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弯曲河流斜槽裁弯模式与发育过程 [J].
李志威 ;
王兆印 ;
赵娜 ;
余国安 .
水科学进展, 2013, 24 (02) :161-168
[2]   嫩江流域沼泽湿地景观变化及其水文驱动因素分析 [J].
董李勤 ;
章光新 .
水科学进展, 2013, 24 (02) :177-183
[3]  
Mapping wetland changes in China between 1978 and 2008[J]. NIU ZhenGuo1, ZHANG HaiYing1, WANG XianWei1, YAO WenBo2, ZHOU DeMin3,ZHAO KuiYi4, ZHAO Hui1, LI NaNa1, HUANG HuaBing1, LI CongCong5, YANG Jun6,LIU CaiXia1, LIU Shuang1, WANG Lin1, LI Zhan1, YANG ZhenZhong5, QIAO Fei1,ZHENG YaoMin1, CHEN YanLei7, SHENG YongWei8, GAO XiaoHong9, ZHU WeiHong10,WANG WenQing11, WANG Hong12, WENG YongLing13, ZHUANG DaFang14, LIU JiYuan14,LUO ZhiCai15, CHENG Xiao5, GUO ZiQi1& GONG Peng1,2,71State Key Laboratory
[4]   黄河上游玛曲地区近40a蒸发量变化特征分析 [J].
宁和平 ;
李国军 ;
王建兵 .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1, 25 (08) :113-117
[5]   若尔盖高原湿地研究10年回顾与展望 [J].
宁龙梅 ;
王华静 .
安徽农业科学, 2010, 38 (26) :14552-14554+14557
[6]   近40年来若尔盖高原高寒湿地景观格局变化 [J].
白军红 ;
欧阳华 ;
崔保山 ;
王庆改 ;
陈辉 .
生态学报, 2008, (05) :2245-2252
[7]   若尔盖气候变化及其对湿地退化的影响 [J].
郭洁 ;
李国平 .
高原气象, 2007, (02) :422-428
[8]   若尔盖高原湿地资源变化过程与机制分析 [J].
刘红玉 ;
白云芳 .
自然资源学报, 2006, (05) :810-818
[9]   四川若尔盖湿地退化成因分析与对策研究 [J].
高洁 .
四川环境, 2006, (04) :48-53
[10]   黄河上游黑河、白河流域水沙规律 [J].
赵资乐 .
甘肃水利水电技术, 2005, (04) :336-338+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