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国际人权规范重塑

被引:58
作者
袁正清 [1 ]
李志永 [2 ]
主父笑飞 [1 ]
机构
[1]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
[2]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关键词
规范重塑; 人权; 争论性逻辑; 关系性逻辑;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815.7 [人权问题];
学科分类号
030207 ;
摘要
国际规范的生命周期并非只是一个兴起、扩散和内化的过程。争论性逻辑和过程建构主义的关系性逻辑显示,国际规范的发展还存在起源、扩散和重塑的另一路径。中国通过规范对话、话语批判和自我塑造等机制,用以生存权和发展权为核心的人权理论体系丰富着国际人权规范重塑的实践,为非西方国家突破人权规范发展的单一路径提供了新思路和新视角。
引用
收藏
页码:189 / 203+209 +209
页数:16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规范研究应突破单向的线性路径.[N].袁正清;.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
[2]   文本理解、自我理解与自我塑造 [J].
潘德荣 .
中国社会科学, 2014, (07) :50-65+205
[3]   行动的逻辑: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知识转向”的意义 [J].
秦亚青 .
中国社会科学, 2013, (12) :181-198+208
[4]   人权保障的“中国模式” [J].
罗豪才 .
人权, 2009, (06) :4-6
[5]  
福柯思想辞典.[M].勒薇尔.重庆大学出版社.2015,
[6]  
关系与过程.[M].秦亚青; 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
[7]  
国际社会中的国家利益.[M].(美) 芬尼莫尔 (Finnemore;M.) ; 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
[8]  
中国人权事业发展报告.[M].李君如; 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9]  
乡土中国.[M].费孝通著;.北京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