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索
学术期刊
新闻热点
数据分析
智能评审
立即登录
高精度热电离质谱铀系法测定北京猿人遗址年代初步结果
被引:16
作者
:
沈冠军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贵州大学化学系!贵阳
沈冠军
顾德隆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贵州大学化学系!贵阳
顾德隆
B.Gahleb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贵州大学化学系!贵阳
B.Gahleb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袁振新
机构
:
[1]
贵州大学化学系!贵阳
[2]
DeparmentofEarthSciences
[3]
UniversityofSouthernCalifornia!LosAngeles
[4]
CA-
[5]
USA
[6]
GEOTOPUniversityofQuebecatMontreal!Montreal
[7]
QCHCP
[8]
Canada
[9]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北京
来源
:
人类学学报
|
1996年
/ 03期
关键词
:
北京猿人遗址;
热电离质谱;
钟乳石类碳酸岩;
铀不平衡系定年法;
D O I
:
10.16359/j.cnki.cn11-1963/q.1996.03.003
中图分类号
:
Q981 [古人类学];
学科分类号
:
060305 ;
0709 ;
070903 ;
摘要
:
热电离质谱法可用比经典的α能谱法少一个数量级的样品,实现高一个数量级的测量精度。本文报道了用这一新技术测定北京猿人遗址1-2层钙板样BZC-3的铀系年代。据四次平行分析的加权平均值,该样应为41±1万年,代表了北京猿人五号头骨的最小年龄。四次分析(样品未混匀)的结果在误差范围内一致、α能谱二种铀系法结果一致及加速器质谱法未能检出-(14)C,表明样品有较好的封闭性。本文结果不支持亚洲直立人演化较慢和中国有二种人类(晚期直立人与早期智人)并存的假说。
引用
收藏
页码:210 / 217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北京猿人遗址年代上限再研究
[J].
沈冠军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贵州大学化学系
沈冠军
;
金林红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贵州大学化学系
金林红
.
人类学学报,
1991,
(04)
:273
-277
[2]
周口店遗址骨化石的铀系年代研究
[J].
原思训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大学考古系年代实验室
原思训
;
陈铁梅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大学考古系年代实验室
陈铁梅
;
高世君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大学考古系年代实验室
高世君
;
胡艳秋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大学考古系年代实验室
胡艳秋
.
人类学学报,
1991,
(03)
:189
-193
[3]
北京猿人第一个头盖骨及其遗址堆积层年代的电子自旋共振测年研究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黄培华
;
金嗣炤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系
金嗣炤
;
梁任义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系
梁任义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陆仲家
;
郑丽珍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系
郑丽珍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袁振新
;
蔡炳溪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系
蔡炳溪
;
方朝萌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系
方朝萌
.
人类学学报,
1991,
(02)
:107
-115
[4]
北京猿人遗址第四层裂变径迹法年代测定
[J].
郭士伦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郭士伦
;
刘顺生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刘顺生
;
孙盛芬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孙盛芬
;
张峰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张峰
;
周书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周书华
;
郝秀红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郝秀红
;
胡瑞英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胡瑞英
;
孟武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孟武
;
张鹏发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张鹏发
;
刘京发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刘京发
.
人类学学报,
1991,
(01)
:73
-77
[5]
227TH/230Th法的应用及钟乳石铀系年龄的可信度
[J].
沈冠军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贵州大学化学系贵阳
沈冠军
.
科学通报,
1987,
(03)
:200
-203
[6]
Restudy of the upper age limit of Beijing Man site[J] . G. Shen,L. Jin.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nthropology . 1993 (2)
←
1
→
共 6 条
[1]
北京猿人遗址年代上限再研究
[J].
沈冠军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贵州大学化学系
沈冠军
;
金林红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贵州大学化学系
金林红
.
人类学学报,
1991,
(04)
:273
-277
[2]
周口店遗址骨化石的铀系年代研究
[J].
原思训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大学考古系年代实验室
原思训
;
陈铁梅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大学考古系年代实验室
陈铁梅
;
高世君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大学考古系年代实验室
高世君
;
胡艳秋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大学考古系年代实验室
胡艳秋
.
人类学学报,
1991,
(03)
:189
-193
[3]
北京猿人第一个头盖骨及其遗址堆积层年代的电子自旋共振测年研究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黄培华
;
金嗣炤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系
金嗣炤
;
梁任义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系
梁任义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陆仲家
;
郑丽珍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系
郑丽珍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袁振新
;
蔡炳溪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系
蔡炳溪
;
方朝萌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系
方朝萌
.
人类学学报,
1991,
(02)
:107
-115
[4]
北京猿人遗址第四层裂变径迹法年代测定
[J].
郭士伦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郭士伦
;
刘顺生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刘顺生
;
孙盛芬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孙盛芬
;
张峰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张峰
;
周书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周书华
;
郝秀红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郝秀红
;
胡瑞英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胡瑞英
;
孟武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孟武
;
张鹏发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张鹏发
;
刘京发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刘京发
.
人类学学报,
1991,
(01)
:73
-77
[5]
227TH/230Th法的应用及钟乳石铀系年龄的可信度
[J].
沈冠军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贵州大学化学系贵阳
沈冠军
.
科学通报,
1987,
(03)
:200
-203
[6]
Restudy of the upper age limit of Beijing Man site[J] . G. Shen,L. Jin.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nthropology . 1993 (2)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