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新盆地白垩系阜新组煤层气系统

被引:20
作者
朱志敏 [1 ]
沈冰 [1 ]
路爱平 [2 ]
闫剑飞 [3 ]
机构
[1]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
[2] 东北煤田地质局勘探队
[3] 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
关键词
煤层气系统; 白垩系; 阜新组; 勘探; 阜新盆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1 [煤];
学科分类号
摘要
运用非常规含油气系统的理论和方法研究阜新盆地煤层气系统地质特征。阜新组孙家湾煤层组、中间煤层组和太平煤层组是煤层气的生储层。阜新组上部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粉砂岩为阜新组煤层气的盖层,盖层条件中等。上覆岩层是阜新组上部及孙家湾组。阜新组煤层的第一次生气高峰出现在孙家湾期末,此时镜质体反射率最大达到0.67%;后来喜马拉雅期辉绿岩的侵入导致煤层到达第二次生气高峰,在靠近岩浆侵入位置的局部地区镜质体反射率最大达到4.95%;另外,地表降水下渗带入细菌导致煤层产生大量次生生物气,而后进入煤层气保存期。煤层气系统的关键时刻是古近纪晚期。阜新组煤层气系统的特征表明,盆地阜新组煤层气具备进一步勘探开发的前景。图5表3参37
引用
收藏
页码:181 / 186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28 条
[1]   煤层气系统——一种非常规含油气系统 [J].
朱志敏 ;
沈冰 ;
闫剑飞 ;
崔洪庆 .
煤田地质与勘探, 2006, (04) :30-33
[2]   阜新盆地东梁区浅层天然气成藏特征 [J].
朱志敏 ;
崔洪庆 ;
宋文杰 .
天然气工业, 2006, (04) :18-20+148
[3]   辽西阜新-义县盆地及附近地区早白垩世地壳大规模减薄及成因探讨 [J].
张宏 ;
柳小明 ;
李之彤 ;
杨芳林 ;
王晓蕊 .
地质论评, 2005, (04) :360-372
[4]   阜新地区碎屑岩地下水的富集规律 [J].
王贵生 ;
陈成功 .
东北水利水电, 2005, (06) :33-34
[5]   阜新煤田王营—刘家区煤层气向斜控气研究 [J].
朱志敏 ;
宋文杰 ;
崔洪庆 .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04, (06) :673-675
[6]   生物成因煤层气的生成及其资源意义 [J].
张小军 ;
陶明信 ;
王万春 ;
段毅 ;
史宝光 .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2004, (02) :166-171
[7]   非常规含气系统的研究和勘探进展 [J].
陈建渝 ;
唐大卿 ;
杨楚鹏 .
地质科技情报, 2003, (04) :55-59
[8]   阜新盆地王营矿气藏成因分析 [J].
孟庆山 .
中国煤田地质, 2003, (06) :29-31
[9]   阜新盆地东梁区地热资源赋存条件分析 [J].
张俊宝 .
中国煤田地质, 2003, (06) :42-44
[10]   对阜新煤田刘家区影响煤层气地质因素的分析 [J].
张俊宝 .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 2003, (06) :764-7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