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配电网的分层能量管理与协调控制

被引:101
作者
刘东 [1 ]
陈云辉 [1 ]
黄玉辉 [1 ]
尤毅 [2 ]
于文鹏 [1 ]
机构
[1] 电力传输与功率变换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交通大学)
[2] 广东电网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关键词
主动配电网; 能量管理; 分布式能源; 协调控制;
D O I
10.13334/j.0258-8013.pcsee.2014.31.006
中图分类号
TM73 [电力系统的调度、管理、通信];
学科分类号
080802 ;
摘要
大规模的可再生间歇式能源并网,给配电网的管理带来巨大挑战。主动配电网通过对其进行主动管理和协调控制,实现间歇式能源的有效消纳。该文提出主动配电网的分层能量管理与协调控制体系,基于主动配电网的控制区域划分和信息模型融合,研究全局优化技术和局部控制模式,分析各控制模式的适用场景,给出全局优化启动的条件,实现局部控制模式的主动切换。最后通过对佛山主动配电网示范工程实例的仿真分析,验证分层能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
引用
收藏
页码:5500 / 5506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主动配电网规划中的负荷预测与发电预测 [J].
钟清 ;
孙闻 ;
余南华 ;
柳春芳 ;
王芳 ;
张鑫 .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14, 34 (19) :3050-3056
[2]   基于混合整数二阶锥规划的主动配电网有功–无功协调多时段优化运行 [J].
刘一兵 ;
吴文传 ;
张伯明 ;
李正烁 ;
李志刚 .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14, 34 (16) :2575-2583
[3]   主动配电系统可行技术的研究 [J].
范明天 ;
张祖平 ;
苏傲雪 ;
苏剑 .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13, 33 (22) :12-18+5
[4]   馈线控制误差及其在主动配电网协调控制中的应用 [J].
于文鹏 ;
刘东 ;
余南华 .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13, 33 (13) :108-115
[5]   平滑可再生能源发电系统输出波动的储能系统容量优化方法 [J].
王成山 ;
于波 ;
肖峻 ;
郭力 .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12, 32 (16) :1-8
[6]  
Active management of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for maximizing power production[J] . V. Calderaro,G. Conio,V. Galdi,G. Massa,A. Piccolo.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lectrical Power and Energy Systems . 2014
[7]  
A Review of Active Management for Distribution Networks: Current Status and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s[J] . Junhui Zhao,Caisheng Wang,Bo Zhao,Feng Lin,Quan Zhou,Yang Wang.Electric Power Components and Systems . 2014 (3-4)
[8]  
The role of the state in sustainable energy transitions: A case study of large smart grid demonstration projects in Japan[J] . Daphne Ngar-yin Mah,Yun-Ying Wu,Jasper Chi-man Ip,Peter Ronald Hills.Energy Policy . 2013
[9]  
Technical and economic impacts of active management on distribution network[J] . Jietan Zhang,Haozhong Cheng,Chun Wang.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lectrical Power and Energy Systems . 2008 (2)
[10]  
Active distribution network—demonstration project ADINE. SAMUELSSON O,REPO S,JESSLER R,et al. IEEE PES Innovative Smart Grid Technologies Conference Europe . 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