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地区细菌性食物中毒季节和气候特征分析

被引:23
作者
张磊 [1 ]
穆海振 [2 ]
陆怡 [3 ]
郑雷军 [1 ]
周伟东 [2 ]
李洁 [1 ]
机构
[1] 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督所
[2] 上海市气候中心
[3] 上海市食品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关键词
食物中毒; 食品安全; 季节; 气象; 预警;
D O I
10.19428/j.cnki.sjpm.2009.07.010
中图分类号
R155.31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目的]从历年细菌性食物中毒发生的长期趋势中探讨其发生规律,为开展细菌性食物中毒的预警研究提供基础资料。[方法]分析1992—2006年上海地区细菌性食物中毒发生的基本特征(包括地区和行业分布、食品和致病菌种类)、季节特征(包括中毒年均月度和累年逐日的分布,五一、十一黄金周发生情况)和气候特征(包括中毒月均、逐日发生情况与气象因素的关系,中毒的发生与中毒前3天气象因素的关系)。[结果]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发生无城乡差异,发生中毒的行业、食品和致病菌较为集中。5—10月是上海地区细菌性食物中毒的高发季节,五一和十一黄金周、6月下旬到7月上旬是其中的3个高发时段。月均中毒发生起数与月均气温、相对湿度相关;除五一和十一黄金周外的其他时段,平均气温低于19.2℃或相对湿度低于60.3%的条件下,发生细菌性食物中毒的概率很小;中毒发生日概率与中毒发生前1天的平均气温(5—6月、9—10月)和相对湿度(5—6月)有关。[结论]上海地区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发生具有较明显的季节和气候特点。
引用
收藏
页码:330 / 332+337 +337
页数:4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