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达木盆地第四系生物气形成机理、分布规律与勘探前景

被引:65
作者
魏国齐
刘德来
张英
李本亮
胡国艺
李剑
机构
[1]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廊坊分院
[2]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勘探与生产公司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 第四系; 生物气; 生气机理; 运聚模式; 勘探前景;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从生物气成烃条件、运移方式和封盖机理等方面,研究柴达木盆地第四系生物气藏形成机理、分布规律。原始有机质生物气生成模拟实验结果表明,原始有机质生物转化率可以高达85%以上。虽然第四系烃源岩残余有机质丰度低,平均有机碳含量为0.3%,但低丰度烃源岩仍然可以形成大型生物气田。柴达木盆地中东部三湖地区生物气主要以水溶相运移为主,即在盆地南侧和深部生成的生物气溶解在地层水中,由南向北侧向运移,当到达北侧时,埋藏变浅,地层水矿化度变高,天然气从地层水中析出,以游离相形式垂向运移成藏。在柴达木盆地北斜坡地区,同时存在物性封闭、饱和盐水封闭和动态封闭3种机理。柴达木盆地第四系生物气藏形成条件良好,三湖地区北斜坡仍然是今后生物气的勘探重点地区,东部察尔汗地区和北斜坡深层是生物气勘探的有前景的地区。图5表3参12
引用
收藏
页码:84 / 89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中国从贫气国正迈向产气大国 [J].
戴金星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5, (01) :1-5
[2]   利用产甲烷菌进行CO2地质固定在中国生物气田的应用初探 [J].
夏遵义 ;
白志强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4, (06) :72-74
[3]   柴西北地区断裂活动及构造演化 [J].
张守仁 ;
万天丰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4, (02) :46-49
[4]   中国天然气地质理论进展 [J].
宋岩 ;
陈孟晋 ;
秦胜飞 ;
仇明祥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4, (01) :8-11
[5]   柴达木盆地三湖地区生物气横向运聚成藏研究 [J].
李本亮 ;
王明明 ;
魏国齐 ;
张道伟 ;
王金鹏 .
地质论评, 2003, (01) :93-100
[6]   对油气运聚研究中一些概念的再思考 [J].
李明诚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2, (02) :13-16
[7]  
西西伯利亚含油气盆地[M]. 石油工业出版社 , 国外含油气盆地勘探开发丛书编委会编, 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