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4000年中国降水与森林变化的数量关系

被引:16
作者
樊宝敏
李智勇
机构
[1]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科技信息研究所
关键词
降水; 森林; 数量关系; 中国;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48 [植物生态学和植物地理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历史时期陆地森林覆被的变化是影响气候变化的重要因素。通过应用历史回推、理论推导和统计分析方法,研究了过去4000a中国降水与森林变化的数量关系。结果表明:近4000a来全国年均降水量由918mm,下降为20世纪70-80年代的612mm,再提高到21世纪初年的628mm。全国森林厚度约由9.38mm,减少到20世纪70年代的1.03mm,再恢复到21世纪初的1.58mm。由于森林相对农田、草原、城市等土地利用类型具有更强大的蒸散作用,加之中国东南季风的特殊气候动力条件,致使中国的森林对降水有重要影响。森林厚度每变化1mm,则影响降水变化37mm。中国20世纪70-90年代出现的罗布泊干涸、青海湖水位降至历史顶点、黄河断流、土地沙漠化扩大等气候干旱现象不是偶然的,从大尺度上说,是我国近4000a来森林资源破坏达于极点而导致气候干旱化达于极点的必然结果。历史上森林破坏时空上的不均匀性可能导致了气候变化的阶段性和突变,280-1230年,受人口南迁和人口数量增长的影响,中国南方亚热带和热带森林受到大规模破坏,致使在此期间中国气候表现为持续干旱化。可见我国南方森林影响全国尤其是北方气候变化的作用值得重视。治理中国北方地区的沙漠化在根本上要靠森林资源的增加,不仅要提高森林覆盖率,更要增加森林厚度。中国土地沙漠化加剧的主要原因在于气候的干旱化,而气候干旱化的主要原因则是中国森林资源的减少。在未来,只要中国森林的厚度增加了,全国年均降水量就会增加起来,中国的沙漠化就会得到治理,西北地区大面积土地的生产潜力就会逐渐得到挖掘和发挥。
引用
收藏
页码:5666 / 5676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46 条
[1]   衡量现代林业发展水平的新标尺:森林厚度 [J].
樊宝敏 ;
李智勇 .
林业资源管理, 2009, (02) :1-5
[2]   先秦时期的森林资源与生态环境 [J].
樊宝敏 .
学术研究, 2007, (12) :112-117
[3]   森林水文学:全球变化背景下的森林与水的关系 [J].
刘世荣 ;
常建国 ;
孙鹏森 .
植物生态学报 , 2007, (05) :753-756
[4]   近300年来中国森林的变迁 [J].
何凡能 ;
葛全胜 ;
戴君虎 ;
林珊珊 .
地理学报, 2007, (01) :30-40
[5]   气候变暖对中国农业影响的历史借鉴 [J].
王铮 ;
黎华群 ;
孔祥德 ;
张正远 .
自然科学进展, 2005, (06) :706-713
[6]   黄河流域竹类资源历史分布状况研究 [J].
樊宝敏 ;
李智勇 .
林业科学, 2005, (03) :75-81
[7]   森林·蒸散·气候·沙漠——试论中国森林变迁对沙漠演替的影响 [J].
樊宝敏 ;
李智勇 .
林业科学, 2005, (02) :154-159
[8]   中国近50年气温及降水量的变化趋势分析 [J].
左洪超 ;
吕世华 ;
胡隐樵 .
高原气象, 2004, (02) :238-244
[9]   中国历史上森林破坏对水旱灾害的影响——试论森林的气候和水文效应 [J].
樊宝敏 ;
董源 ;
张钧成 ;
印嘉佑 .
林业科学, 2003, (03) :136-142
[10]   关中西部近70年降水序列的分析 [J].
许秀娟 ;
蒋骏 ;
贾志宽 ;
王健 .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01, (04) :11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