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同伴嬉戏行为的年龄特点与性别差异

被引:2
作者
邓进红
秦元东
机构
[1] 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
关键词
嬉戏行为; “笑点”; 游戏情境;
D O I
10.13861/j.cnki.sece.2013.01.001
中图分类号
B844.1 [儿童心理学];
学科分类号
040202 ;
摘要
本研究以91名幼儿为研究对象,运用事件取样观察法对幼儿在园的嬉戏行为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幼儿园嬉戏行为在过渡活动环节的发生频率最高,以单一"笑点"为主,其中又主要以动作为主。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多个"笑点"的嬉戏行为和2人以上的嬉戏行为不断增多。男孩相对而言出现了更多的嬉戏行为。然而,教师应对幼儿嬉戏行为的主要方式是忽视,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嬉戏行为于幼儿童年生活与发展的重要意义。教师应在分析幼儿不同嬉戏行为的性质与价值的基础上,予以区别对待,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引用
收藏
页码:19 / 23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对大班幼儿追逐打闹游戏行为发生概况的调查研究 [J].
杜玉珍 .
教育导刊(下半月), 2011, (12) :23-26
[2]   一个西北村庄传统儿童玩耍和游戏活动的教育人类学研究 [J].
涂元玲 .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2009, 8 (04) :25-30
[4]   2~5岁幼儿游戏的年龄特点研究 [J].
何梦燚 .
学前教育研究, 2005, (05) :23-25
[5]  
4-6岁幼儿同伴嬉戏行为研究[D]. 高丽.南京师范大学. 2005
[6]  
“鹰雏虎崽”之教[M].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张新立, 2007
[7]  
儿童游戏通论[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刘焱著, 2004
[8]  
Rough and Tumble Play: An Investigation of the Perceptions of Educators and Young Children[J] . Michelle T. Tannock.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Journal . 2008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