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酞普兰对脑卒中后抑郁状态和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及机制

被引:14
作者
王宇林
机构
[1] 浙江省衢州市人民医院精神卫生科
关键词
脑卒中; 抑郁症; 西酞普兰; P物质; 神经肽Y;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749.1 [脑器质性精神障碍];
学科分类号
100205 ;
摘要
目的探讨西酞普兰对脑卒中后抑郁状态和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选择80例恢复期脑卒中抑郁状态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予常规脑血管病治疗和康复训练,治疗组4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西酞普兰20mg,每日早饭后口服,疗程12周。两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12周后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抑郁症状、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评定神经功能、Barthel指数(BI)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P物质(SP)、神经肽Y(NPY)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的含量。结果治疗12周后,治疗组患者HAMD及NIHSS评分明显下降,ADL评分明显提高(P<0.05或P<0.01);血浆SP和CRH含量明显降低,NPY含量明显升高(P均小于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所有指标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西酞普兰可有效改善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的抑郁情绪、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血浆NPY含量增加、SP和CRH含量降低可能是西酞普兰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的另一种作用机制。
引用
收藏
页码:17 / 18
页数:2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帕罗西汀对抑郁症患者血浆中P物质和神经肽Y的影响 [J].
杨敏 .
实用医学杂志, 2008, (06) :1042-1043
[2]   脑卒中后抑郁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功能改变及氟西汀对其影响 [J].
聂本刚 ;
喻明 ;
李小刚 ;
杨小芳 .
四川医学, 2007, (09) :1000-1002
[3]   西酞普兰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对照研究 [J].
蒋军生 ;
张新卿 ;
吴群安 ;
徐鹏 .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2007, (02) :121-121
[4]   抑郁症患者血浆神经肽Y含量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J].
杨斌 ;
王有德 ;
叶兰仙 ;
张兰 ;
张玉堂 ;
刘建斌 ;
陈雪红 .
中国临床康复, 2006, (46) :106-108
[5]   抑郁症患者血浆P物质含量变化及其相关性研究 [J].
杨斌 ;
王有德 ;
张兰 ;
叶兰仙 ;
张玉堂 ;
刘建斌 ;
陈雪红 .
中华精神科杂志, 2006, (02) :78-80
[6]   HPA轴功能与抑郁症 [J].
左玲俊 ;
徐俊冕 .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1, (02) :112-113+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