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问题已经提出和研究多年,但是,和农村出现的变化以及农民所承受的发展代价相比,无论在政策的制定还是学术的研究乃至对于实际问题的认识上,至今仍未达到应有的深刻性和解决问题的迫切性。无以数计的农村家庭,至今仍然在为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做着悲壮而隐忍的牺牲。无论从哪方面看,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教授叶敬忠主持的"中国农村留守人口研究",都具有无法估量的价值和意义。此次的研究结果显示,80.6%的留守老人仍然在从事农业生产,获得过国家/村委会提供的物品或现金支持的留守老人比例仅为7.5%,有社会养老保险金的留守老人比例仅占0.8%。而劳动负担重、精神压力大、缺乏安全感已经成为压在留守妇女身上的新"三座大山"。留守儿童也面对着重体力劳动过多、家庭教育缺位、生理卫生指导缺乏以及不能及时吃饭、看病等基本的生活问题。2008年12月初,由叶敬忠教授主持的"中国农村留守人口研究"这一项目的研讨会在北京举行。在2006年到2008年这两年多的时间里,自2006年11月开始,叶敬忠及其26人组成的课题组,在安徽、江西、湖南、河南、四川等五省对农村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人三个群体进行了深入调研,并于前不久分别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了专著《别样童年——中国农村留守儿童》《阡陌独舞——中国农村留守妇女》《静寞夕阳——中国农村留守老人》三本研究专著。2008年12月13日晚,赴欧洲进行学术交流的叶敬忠教授在德国接受了本文作者张弘的电话采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