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透析患者干体重的综合评估

被引:15
作者
王俊
齐华林
张新天
李雪竹
石源
庄守纲
严海东
机构
[1] 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上海市东方医院)肾内科
关键词
血液透析; 低血压; 高血压; 血量测定; 干体重;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459.5 [透析疗法];
学科分类号
100215 ;
摘要
目的采用近红外线吸收在线血容量监测法,同时结合其他常用方法综合判断血液透析(HD)患者的干体重,寻找评估干体重、预防透析相关高血压及低血压发生的量化指标。方法选取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108例,根据血压情况分为血压稳定组(A组)43例、低血压组(B组)35例和高血压组(C组)35例。在观察期测定入选患者的血红蛋白(Hb)、血清白蛋白,记录透析前、后的血压、心率和体重,并连续监测透析中超滤量、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MAP)、心率、相对血容量(RBV)及相应的临床症状,共10~12次。同时测定下腔静脉直径(IVCD)、脑钠素(BNP)、心胸比值(CTR)等指标。干预期则根据监测结果,在在线血容量监测的指导下予以适当的临床干预,进而比较干预前后上述指标变化。结果(1)A组患者RBV变化曲线初始呈双指数逐渐下降,之后呈线性下降直至血液透析结束。(2)B组患者RBV变化曲线表现为前2 h比较平稳,随后迅速呈线性下降,变化幅度大于A组(P<0.05),但用超滤量对RBV进行校正后,B组RBV变化与A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当B组患者透析中出现低血压时,其个体间RBV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变异系数(CV)=0.28】。(3)C组患者RBV变化曲线呈缓慢的线性下降,透析结束时RBV变化幅度小于A组(P<0.05)。(4)3组患者透析前VCD值(IVCD经体表面积校正后为VCD)均大于健康人,透析后明显下降(P<0.05),但B组和C组仍大于A组(P<0.05)。透析后A组患者心胸比正常,B组和C组大于A组(P<0.05)。3组患者透析前、后脑钠素均大于正常值,但透析后较透析前显著下降(P<0.05)。(5)在血容量监测指导下经过临床干预,B组患者控制透析间期体重增长,甚至下调干体重,透析结束时RBV变化幅度明显降低,低血压事件发生率随即显著减少(P<0.05);当C组患者下调干体重,加强超滤后,透析结束时RBV变化幅度增大,透析前及透析后的MAP较干预前均显著下降(P<0.05)。结论(1)症状性低血压患者在第4小时RBV变化率大,△RBV下降幅度显著,该变化对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生有预测意义。(2)下腔静脉直径及心胸比值对调整干体重有一定意义,但BNP仅对容量变化有指导意义。(3)在线血容量监测能有效指导干体重的调整,减少血透中症状性低血压,控制难治性高血压。
引用
收藏
页码:104 / 111
相关论文
共 1 条
[1]   西安地区血浆BNP正常值的建立及在不同疾病中诊断截断点的研究 [J].
彭道荣 ;
徐焰 ;
张小宁 ;
余妍 ;
孙怡群 ;
程小东 ;
郝晓柯 .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2007, (01) :6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