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分子育种 授粉后外源DNA导入植物的技术

被引:246
作者
周光宇
翁坚
龚蓁蓁
曾以申
杨晚霞
沈慰芳
王自芬
陶全洲
黄骏麒
钱思颖
刘桂玲
应苗成
薛达元
洪爱华
徐英俊
陈善葆
段晓岚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江苏省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江苏省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江苏省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江苏省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江苏省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江苏省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江苏省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
关键词
分子育种; 棉花; 水稻; 花粉管通道; 外源DNA导入;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一个外源DNA导入植物的技术已在我国棉花和水稻育种上应用多年,成功地转移了不同来源的抗病或其它性状基因。由此得到的稳定遗传新品系在大田中已繁殖7-10代,有的已扩种2000公顷。应用这一技术使供体DNA片段加入到栽培种的基因组中,育成一个新品种只需要3-4代,比常规育种6-8代的时间缩短一半。 这一技术的要点是:授粉后使外源DNA能沿着花粉管经过的珠心通道进入胚囊,转化尚不具备正常细胞壁的卵、合子或早期胚胎细胞。转化率可高达10-2,不需要原生质体的制备、细胞培养和再生植株。所用的DNA系带有目的基因的供体总DNA片段(10~6-10~7道尔顿)。这一技术的原理可以应用于任何开花植物。但针对不同植物的具体技术细则必需根据植物的花器结构以及授粉受精时间和过程来决定。 这一生物工程技术简单,育种工作者容易掌握,而且任何基因源都可能用来进行基因转化,只要基因的结构与受体基因组相容,基因的产物能适应受体植物的代谢。应用这一技术就能筛选出有用的基因改良品种。
引用
收藏
页码:1 / 6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外源抗枯萎病棉DNA导入感病棉的抗性转移 [J].
黄骏麒 ;
钱思颖 ;
刘桂铨 ;
薛达元 ;
应苗成 ;
洪爱华 ;
周光宇 ;
翁坚 ;
曾以申 ;
龚蓁蓁 ;
王自芳 ;
杨晓霞 .
中国农业科学, 1986, (03) :32-36+97
[2]   外源DNA导入水稻引起性状变异 [J].
段晓岚 ;
陈善葆 ;
不详 .
中国农业科学 , 1985, (03) :6-10+97
[3]   外源DNA导入棉花的分子验证附视频 [J].
翁坚 ;
沈慰芳 ;
王自芬 ;
陈克勤 ;
杨晚霞 ;
龚蓁蓁 ;
曾以申 ;
周光宇 ;
黄骏麒 ;
钱思颖 ;
刘桂玲 .
Acta Biochimica et Biophysica Sinica, 1984, (03) :325-327
[4]   外源海岛棉DNA诱导中棉性状的变异 [J].
黄骏麒 ;
钱思颖 ;
刘桂玲 ;
翁坚 ;
曾以申 ;
周光宇 .
江苏农业科学, 1982, (11) :18-20+49
[5]   外源海岛棉DNA导致陆地棉性状的变异 [J].
黄骏麒 ;
钱思颖 ;
刘桂玲 ;
翁坚 ;
曾以申 ;
周光宇 .
遗传学报, 1981, (01) :56-62+103
[6]   从生物化学的角度探讨远缘杂交的理论 [J].
周光宇 .
中国农业科学, 1978, (02) :1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