缝洞性碳酸盐岩储层钻井液漏失预测地质—地球物理方法附视频

被引:3
作者
马骏骐 [1 ]
游利军 [1 ]
康毅力 [1 ]
杜春朝 [2 ]
李宗杰 [2 ]
机构
[1] 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南石油大学
[2] 中国石化西北油田分公司
关键词
裂缝; 溶洞; 碳酸盐岩; 钻井液; 井漏; 预测; 地球物理;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钻遇缝洞性储层常常发生严重井漏,目前防漏治漏最有效的途径就是提前预测漏失概率,并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基于碎屑岩欠压实理论的压力预测等方法不适用于碳酸盐岩层系,不能用于碳酸盐岩层系钻前井漏预测。从地质学方法、钻前预测的地震方法、测井资料及邻井资料等方面论述了目前井漏预测方法,重点说明了岩溶作用趋势分析法、地震属性特征分析法、测井响应特征分析法的原理,给出了在塔河油田现场应用实例。分析指出,预测井漏是涉及多学科、多尺度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应加强对缝洞系统结构参数与漏失响应关系的认识,综合运用地质—地球物理信息建立漏失预测数学模型,提高预测精度。
引用
收藏
页码:90 / 93+145 +145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1]   碳酸盐岩溶洞发育区高精度地震勘探效果 [J].
胡中平 ;
李宗杰 ;
赵群 .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8, (01) :83-87+2+130
[2]  
应用成像测井技术确定川西须家河组漏层及漏失性质[J]. 李阳兵,葛祥,张筠.国外测井技术. 2007(05)
[3]  
应用成像测井技术确定川西须家河组漏层及漏失性质[J]. 李阳兵,葛祥,张筠.国外测井技术. 2007 (05)
[4]   高陡复杂构造裂缝漏失堵漏机理研究 [J].
石晓兵 ;
熊继有 ;
陈平 ;
夏宏泉 ;
蔡章伟 .
钻采工艺, 2007, (05) :24-26+164
[5]   裂缝性储层漏失机理及控制技术进展 [J].
王业众 ;
康毅力 ;
游利军 ;
刘加杰 .
钻井液与完井液, 2007, (04) :74-77+99
[6]   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预测技术 [J].
韩革华 ;
漆立新 ;
李宗杰 ;
樊政军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6, (06) :860-870+878
[7]  
溶洞地震波“串珠状”形成机理及识别方法[J]. 胡中平.中国西部油气地质. 2006(04)
[8]  
溶洞地震波“串珠状”形成机理及识别方法[J]. 胡中平.中国西部油气地质. 2006 (04)
[9]   构造运动对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的影响 [J].
俞仁连 ;
傅恒 .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06, (02) :1-6
[10]   裂缝发育带地震识别预测技术研究进展 [J].
张昕 ;
郑晓东 .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5, (06) :724-73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