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索
学术期刊
新闻热点
数据分析
智能评审
立即登录
针刺“内听宫”穴对突发性耳聋患者听觉脑干诱发电位的影响
被引:19
作者
:
张晓彤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西安交通大学第二医院
张晓彤
袁国莲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西安交通大学第二医院
袁国莲
许珉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西安交通大学第二医院
许珉
赵龙柱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西安交通大学第二医院
赵龙柱
张全安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西安交通大学第二医院
张全安
樊玉林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西安交通大学第二医院
樊玉林
不详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西安交通大学第二医院
不详
机构
:
[1]
西安交通大学第二医院
[2]
西安交通大学第二医院 陕西
[3]
陕西
来源
:
中国针灸
|
2003年
/ 03期
关键词
:
诱发电位,聋,突发性/针灸疗法;
穴,听宫;
听觉,脑干/针灸效应;
D O I
:
10.13703/j.0255-2930.2003.03.029
中图分类号
:
R246.81 [耳鼻咽喉科];
学科分类号
:
100512 ;
摘要
:
目的:探讨针刺“内听宫”穴治疗突发性耳聋的机理。方法:使用诱发电位仪测定正常组、突聋组的ABR,观察针刺“内听宫”穴前后ABR的变化。结果:针刺正常耳“内听宫”穴,针刺前后ABR的Ⅰ波、Ⅴ波潜伏期以及Ⅰ-Ⅴ波间期无显著性变化(P>0.05);而针刺突聋耳“内听宫”穴后,其ABR波形分化明显清晰,Ⅰ波、Ⅲ波、Ⅴ波均出现,且重复性好,Ⅰ波、Ⅴ波潜伏期缩短(P<0.05)。结论:针刺“内听宫”穴能提高突聋耳耳蜗听神经以及外侧丘系桥脑的兴奋性和传导性,但对正常耳无影响。该穴位可用于治疗突发性耳聋。
引用
收藏
页码:46 / 47
页数:2
相关论文
未找到相关数据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