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游牧经济的共性和特性

被引:2
作者
高文德
机构
[1]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所
关键词
游牧经济; 政权; 牲畜; 牧民; 家畜化; 迁徙; 家畜; 迁飞; 牧业经济; 中华人民共和国;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29 [中国农业经济史];
学科分类号
060207 ;
摘要
<正> 历史上,我国各民族有着各不相同的经济生活,就经济类型看,古今数百个民族和族体,大致可划分为农耕民族、游牧民族、渔猎民族。其中,游牧民族和半游牧民族占居很大的比重。在我国北方、西北、西南、东北周边万里的广大地区,历史上曾居住过狄、戎、匈奴(包括其支系铁弗、屠各、卢水胡)、东胡、乌桓、鲜卑(包括其支系拓跋、慕容、乞伏、秃发、宇文、段氏、柔然、契丹、奚)、氏、羌、丁零(高车、敕勒、坚昆)、乌孙、月氏、突厥(沙陀、突骑施)、回鹘、吐蕃、女真、蒙古等许多从事游牧、半游牧的民族。目前,居住在上述地区的蒙古、哈萨克、柯尔克孜、藏、土以
引用
收藏
页码:111 / 123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M].恩格斯 著;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 译.人民出版社.1972,
[2]  
隋书....,
[3]  
新唐书.卷215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