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村金矿床地质特征

被引:12
作者
杨嘉文
李有本
余莉雯
机构
[1] 云南省地质矿产局第三地质大队
关键词
黄铁矿化; 交代作用; 金矿化; 自然金; 金矿物; 矿床地质特征; 金矿床; 贵金属矿床; 破碎带; 构造带; 玉髓; 石英; 上三叠统; 铁白云石; 白云石化; 碳酸盐化作用; 成矿溶液; 热水溶液; 碳酸盐化; 三合洞组; 碎屑岩; 碎屑沉积岩; 粉砂质泥岩; 坳陷带; 石英脉; 岩石;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本文根据兰坪-思茅中生代坳陷地质构造演化并结合区域地球物理场,论证本区(巍山金矿带)含矿热液形成与元素迁移富集成矿条件是喜马拉雅构造运动及岩浆活动。扎村金矿床是巍山金矿带中已发现的唯一金矿床,赋存在上三叠统三合洞组层间破碎带的断裂带中。层间破碎带很宽,其内形成上、中、下三“层”矿体。矿体多呈透镜体,少数似层状。矿石以破碎岩型、角砾岩型为主。矿化带虽厚,但品位低。金矿化强弱与黄铁矿化、硅化、碳酸盐化呈正相关。金矿化主要呈微细粒自然金以晶隙金(含粒间金)和裂隙金产出。根据稳定同位素、包裹体、稀土和微量元素等数据分析,含金流体主要与深源的岩浆水(含少量变质水)和地下热(卤)水组成的混合热液有关。成矿温度以230-290℃为主。据水云母Rb/Sr法年龄46.5Ma,成矿时代为喜马拉雅期,可能与同期斑岩的岩浆活动有密切的成因联系。扎村金矿床系多期、多源、多阶段、多因素迭加而成,据黄铁矿的Co/Ni比值,可判别为从地下卤水到岩浆热液类型。
引用
收藏
页码:71 / 104
页数:34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