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泡型包虫病的CT诊断及对阿苯达唑治疗效果的评价

被引:9
作者
吴景全
刘约翰
王小根
机构
[1]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放射科
[2] 重庆市传染病寄生虫病研究所
关键词
棘球蚴病.肝,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评价研究;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532.320.5 [];
学科分类号
1002 ; 100201 ;
摘要
目的分析21例肝泡型包虫病的CT征象,评价阿苯达唑治疗效果。方法全部病例包虫抗原皮试、血清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与包虫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bloting,WB)检测均为阳性,全部做CT扫描检查。阿苯达唑治疗后CT随访20例。结果CT表现最常见特征为轮廓不规则,边界不清,密度不均的以低密度区为主的混合密度灶(CT值:-25~+40HU),病灶区出现多少不一的钙化(CT值:+90~+556HU)是本病突出的表现。CT影像分三型:实质型7例;假囊型6例;混合型8例。3例增强CT中2例病灶无强化,1例病灶周边呈轻度环形强化。CT随访20例(时间1~9年,平均3.9年)中4例治愈,5例好转,5例稳定,6例恶化。结论CT扫描不但可用作肝泡型包虫病的诊断,而且可用于阿苯达唑等药物的疗效观察。
引用
收藏
页码:44 / 46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2 条
[1]   用免疫印迹法评价多房棘球蚴18kDa与16kDa抗原诊断泡球蚴病的价值 [J].
马良 ;
伊藤亮 ;
刘约翰 ;
王小根 ;
姚云清 ;
余登高 .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1997, (02) :3-6
[2]   肝包虫病的CT诊断 [J].
徐明谦,董兆虎 .
中华放射学杂志, 1995, (09) :612-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