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曲池、太冲对高血压病患者血中ET和ACE的影响及疗效探讨

被引:52
作者
吴远华
朱广旗
林兴友
欧阳冷星
苏红梅
吴邦启
机构
[1] 贵阳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贵阳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贵阳中医学院,贵阳中医学院,贵阳中医学院,贵阳中医学院贵阳,贵阳
关键词
针刺; 曲池穴; 太冲穴; 高血压病;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 内皮素;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246 [针灸疗法临床应用];
学科分类号
100512 ;
摘要
目的观察针刺曲池、太冲穴对高血压病患者血中血管紧张素转化酶 (ACE)和内皮素 (ET)含量的影响 ,探讨曲池、太冲穴针刺降压的作用机制。方法将 6 0例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太冲组、曲池组与药物对照组。太冲组与曲池组应用针刺治疗 ,药物对照组口服卡托普利 ,3组均治疗 1个疗程 (5天 )。并应用放免法测定血浆ET含量和化学比色法测定血清ACE含量。结果针刺后 15min和取针后 12 0min ,曲池组对收缩压 (SBP)的疗效优于太冲组 (P <0 0 1,P <0 0 5 ) ,而在 1个疗程后 ,曲池组和药物对照组疗效明显优于太冲组 (P <0 0 5 ,P <0 0 1)。曲池组能增加高血压病患者血清中ACE的含量 ,与太冲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而太冲组能降低血浆中ET的含量 ,与曲池组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性 (P <0 0 1)。结论针刺曲池、太冲穴均有降压疗效 ,但曲池穴明显优于太冲穴。针刺曲池、太冲能调节ACE和ET的含量 ,保护和修复血管内皮细胞 (VEC) ,但两者降压机制的主要作用环节可能不同。
引用
收藏
页码:1080 / 1083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 [1]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基因插入或缺失的多态性和心血管疾病
    彭涛
    王林
    [J]. 国外医学药学分册., 2003, (01) : 11 - 14
  • [2] 苯那普利对高血压患者血浆内皮素水平的影响
    王兵
    王筱春
    [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2, (24) : 2446 - 2446
  • [3] 培哚普利对高血压病患者血清一氧化氮及血管紧张素转化酶的影响
    刘海波
    王育珊
    [J].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2, (05) : 533 - 535
  • [4] 针刺曲池与药物即时降压的对比观察
    张红星
    张唐法
    刘悦平
    不详
    [J]. 中国针灸 , 2001, (11) : 6 - 7
  • [5] 针刺对高血压病患者血浆内皮素、血管紧张素Ⅱ影响的研究
    陈越峰
    钱红
    李兰
    茅敏
    钱伟华
    何兴权
    白杨
    张敏
    [J]. 中国针灸, 2000, (11) : 51 - 53+4
  • [6] 高血压的诊断与分类
    刘国仗
    [J]. 中华内科杂志, 1999, (08) : 67 - 68
  • [7] 针刺单穴降压的穴位特异性观察
    张唐法
    张红星
    刘悦平
    [J]. 湖北中医杂志, 1999, (05) : 44 - 44
  • [8] 针刺太冲穴与含服心痛定急诊降压的对比研究
    寇焰
    何春辉
    刘红旭
    姚卫海
    王北
    [J]. 北京中医, 1997, (06) : 40 - 41
  • [9] 培哚普利对高血压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张建成
    卢荔红
    陈德伟
    胡锡衷
    [J].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1997, (06) : 350 - 352
  • [10] 高血压患者血浆和淋巴细胞中血管紧张素Ⅱ、内皮素和一氧化氮的变化及关系
    余静
    王永铭
    辛楠
    [J]. 高血压杂志, 1997, (04) : 32 - 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