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均等教育结果的成因:理性资本与不同社会阶级家长的教育行动

被引:20
作者
姜添辉
机构
[1] 台南大学教育学系
关键词
课程改革; 社会阶级; 结构; 施为; 理性资本;
D O I
10.14138/j.1001-4519.2010.06.002
中图分类号
G459 [学校与家庭、学校与社会];
学科分类号
04 ; 0401 ;
摘要
台湾从20世纪90年代起执行了一系列教育改革方案,其中课程是重点之一,其目的在于结合其他教改方案,改善学习成效以及教育结果的不均等。尽管如此,社会大众却强烈质疑教改成效。本文将不评论这些质疑的合理性,而是试图说明教改结果的高度动态性,以及此种特性与社会阶级的关联性。尽管教育政策足以产生结构性规范,但"施为"的主动作为足以使家长脱离结构的束缚,因为他们能积极介入教育政策的制定,影响教育政策的实施过程,至少能调整自身以契合政策的特性与要求,因而使子女处于有利的学习位置。但受阶级文化差异的影响,中产阶级家长往往展现高度"施为",劳工阶级家长则偏向接受结构的规范,此种差异使教育结果难以脱离社会阶级的影响。
引用
收藏
页码:19 / 26+63 +63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 条
[1]  
Class, gender, (hetero)sexuality and schooling: paradoxes within working-class girls' engagement with education and post-16 aspirations[J] . Louise Archer,Anna Halsall,Sumi Hollingworth.British Journal of Sociology of Education . 2007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