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8 条
分期播种对耐高温东北粳稻农艺性状的影响及耐热性评价
被引:12
作者:
于江辉
[1
,2
]
赵森
[1
]
周浩
[1
]
孟秋成
[1
]
蒋建雄
[2
]
肖国樱
[1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亚热带农业生态过程重点实验室
[2] 湖南农业大学生物科学技术学院
来源:
关键词:
粳稻;
早稻;
农艺性状;
高温热害;
耐热性评价;
抽穗开花期;
分期播种;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1.22 [];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用5份耐高温东北粳稻("东稻2号"、"东农03-33"、"东农415-1"、"合江195"和"吉粳3")为材料在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长沙水稻试验站进行分期播种试验(播种日期分别为2011年3月20日、3月30日、4月9日、4月19日、4月29日、5月9日、5月19日和5月29日),研究了分期播种对供试材料株高、主穗穗长、结实率、千粒重、单株穗数、每穗总粒数、单株产量等农艺性状的影响,并分析了自然温度与结实率的关系,评价了供试材料在抽穗扬花期的耐热性。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播种期推迟各品种播始历期逐渐变短,不同播种期间的单株穗数、每穗总粒数、单株产量变异幅度较大,而株高、主穗穗长、结实率、千粒重在不同播种期间的变异幅度较小。结实率与日最高温度和日平均温度均呈负相关,"合江195"结实率受温度影响最小,"东稻2号"、"东农03-33"、"东农415-1"的结实率与温度显著相关(P<0.05),"吉粳3"为极显著相关(P<0.01)。回归分析发现,在一定温度范围内,结实率与温度呈二次曲线关系,且日最高温度和日平均温度对结实率的影响具有一致性。抽穗扬花期遇到高温的各播种期处理材料,除"东农03-33"5月29日播种结实率为58.7%、"吉粳3"5月19日播种结实率为52.5%外,其他材料结实率均在64.9%~75.1%之间,表现出较强的耐热性。综合分期播种的田间农艺性状表现和各材料结实率与自然温度之间的关系,认为"东稻2号"和"合江195"适合作为早稻在湖南种植。
引用
收藏
页码:1037 / 1042
页数:6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