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陆交错生态脆弱带景观格局时空变化分析——以洞庭湖区为例

被引:42
作者
汪朝辉
王克林
李仁东
熊艳
许联芳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3] 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4]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 湖南长沙
[5] 湖北武汉
关键词
水陆交错脆弱带; 景观格局; 动态变化; 洞庭湖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901 [景观学、区域论];
学科分类号
0705 ; 070501 ;
摘要
应用3个时期航空遥感图像为基本信息源,在Arc/Info系统的支持下,建立空间信息库,应用景观破碎度、分维数、优势度、多样性指数、均匀性指数等指标,对洞庭湖区景观空间格局的时空演变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水陆景观之间的交替变化显著,耕地面积减少最多,达30608hm2,水域面积增加最多,净增48978hm2。20a来整个区域的景观破碎度加重,多样性增加,优势度下降。进一步具体分析各景观类型发现,耕地、草地、居住建设用地的破碎度和分离度1980~1990年间表现为增加,1990~2000年则表现为减少,表明湖区的自然保护区建设和退田还湖、移民建镇政策已初显成效。由于受泥沙淤积和退田还湖的影响,20a中水域景观的分布质心整体上移动了2.31km,向东南偏离了53.87°。
引用
收藏
页码:240 / 247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洞庭湖的冲淤变化和空间分布 [J].
高俊峰 ;
张琛 ;
姜加虎 ;
黄群 .
地理学报, 2001, (03) :269-277
[2]   应用LandsatETM数据估算鄱阳湖湿生植被生物量 [J].
李仁东 ;
刘纪远 .
地理学报, 2001, (05) :531-539
[3]   中国陆地生态系统脆弱带遥感模型 [J].
布和敖斯尔 ;
马建文 ;
韩秀珍 ;
马超飞 .
遥感学报, 2002, (03) :212-222
[4]   海岸生态交错带景观空间格局及其受开发建设的影响分析———以海南万泉河口博鳌地区为例 [J].
陈鹏 ;
高建华 ;
朱大奎 ;
王颖 .
自然资源学报, 2002, (04) :509-514
[5]   大渡河上游地区景观格局与动态 [J].
摆万奇 ;
张镱锂 ;
包维楷 .
自然资源学报, 2003, (01) :75-80
[6]   三江平原沼泽湿地景观空间格局变化 [J].
汪爱华 ;
张树清 ;
张柏 .
生态学报, 2003, (02) :237-243
[7]   川西丘陵区景观空间格局分析 [J].
张世熔 ;
龚国淑 ;
邓良基 ;
李廷轩 ;
夏建国 .
生态学报, 2003, (02) :380-386
[8]   基于 RS与 GIS的区域景观镶嵌结构研究 [J].
徐建华 ;
方创琳 ;
岳文泽 .
生态学报, 2003, (02) :365-375
[9]   三江平原沼泽湿地景观格局变化及其生态效应 [J].
李颖 ;
张养贞 ;
张树文 .
地理科学, 2002, (06) :677-682
[10]   生态空间理论与景观异质性 [J].
肖笃宁 ;
布仁仓 ;
李秀珍 .
生态学报, 1997, (05) :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