卒中后患者认知损害的脑影像学改变与中医证候的关系

被引:10
作者
田金洲
盛彤
刘峘
王永炎
机构
[1]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老年病科,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老年病科,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老年病科,中国中医研究院北京东城区东直门内海运仓号,北京东城区东直门内海运仓号,北京东城区东直门内海运仓号
基金
长江学者奖励计划;
关键词
中风/放射照像术; 辨证分型; 脑影像学;
D O I
10.13288/j.11-2166/r.2004.02.040
中图分类号
R277.7 [中医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学科分类号
1005 ;
摘要
目的:调查卒中后认知障碍的中医证候分布与脑影像学改变的关系,确认卒中后认知损害的临床测定值,为卒中后认知损害的中医危险因素的干预和辨证论治提供依据。方法:对住院脑卒中患者进行神经心理学评定与头颅CT检查,并进行中医证候积分评定和相关性分析。结果:脑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各个证候出现率按概率大小排列为:肾精亏虚证、痰浊阻窍证、瘀血阻络证、肝阳上亢证、腑滞浊留证、热毒内盛证,以及气血亏虚证。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腑滞浊留对基底节梗塞后认知损害的相对危险度较高,热毒内盛对梗塞伴脑萎缩后认知损害的相对危险度较高,肾精亏虚证对左半球或双侧梗塞后认知损害的相对危险度较高,但气血亏虚对放射冠梗塞后认知损害的影响呈负相关。结论:卒中部位和性质的影像学改变与中医证候有显著相关性,提示肾虚、痰浊、血瘀,以及腑滞、热毒可能是卒中后认知损害的危险因素,但与气血亏虚关系不大。
引用
收藏
页码:132 / 134+5 +5
页数:4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